秘境丨 白马之盟(白马之盟反映了刘邦怎样的担忧)

2023年01月01日丨佚名丨分类: 秘境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白马之盟,以及白马之盟反映了刘邦怎样的担忧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哪个,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本文目录:

2白马之盟是怎样的典故?

为了遏制吕后,才立此盟约,但是真的管用吗?

汉高祖刘邦晚年的时候,宠爱戚夫人。戚夫人生了孩子,叫做刘如意,被封为赵王。汉高祖总是觉得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生性软弱,怕他将来干不了大事,倒是如意说话做事都很像自己,有帝王风范,很有魄力。因此就想改立如意为太子,而戚夫人也是经常向汉高祖吹枕边风,要求立如意为太子。

汉高祖刘邦曾经为这件事跟大臣们商量过,但是大臣们都反对,就连他一向敬重的张良也帮着吕后和刘盈。吕后还请了当时很有名望的四个隐士叫“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刘盈。这让汉高祖很是惊讶,平素里自己多次相邀,四皓都不出山,此时却义无反顾地支持太子刘盈。于是汉高祖知道没法废掉太子,就对戚夫人说:“太子有了帮手,翅膀已经长硬了,没有法子改变了。”戚夫人也伤心得没法说,只得哭泣。

汉高祖在讨伐英布的时候,胸部中了流箭。后来,伤势越来越厉害。有一次,有人偷偷地对他说:“樊哙(吕后的妹夫)和吕后串通一气,只等皇上一死,就打算杀掉戚夫人和赵王如意。”

汉高祖大怒,立即把陈平和将军周勃召进宫来,对他们说:“你们赶快到军营,立刻把樊哙的头砍下来见我。”

那时候,樊哙正带兵在燕国。陈平、周勃接受了命令,两人私下商量说:“樊哙功劳大,又是皇后的妹夫,咱们可不能随便杀他。这会儿皇上发火要杀他,以后万一后悔起来,怎么办?”两人商量了一阵,把樊哙关在囚车里,送到长安,后来果然被吕后释放。陈平和周勃也因此而逃过了一劫。

汉高祖病情日益严重了,他把大臣召集在他跟前,吩咐手下人宰了一匹白马,要大臣们歃血为盟。大伙儿当着高祖的面,歃了血,起誓说:“从今以后,不是姓刘的不得封王,不是功臣不得封侯。违背这个盟约的,大家共同讨伐他。”这就是“白马之盟”的由来。其实,刘邦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防备吕后在自己死后大权独揽,坏了刘家的天下。他和吕雉作了几十年的夫妻,深知自己的妻子胸怀大志,野心勃勃,在自己活着的时候,还不至于出什么大乱子。但是自己死了以后,吕后的儿子登基作了皇帝,她成了太后,恐怕就无人能冶了。也正是因此,刘邦才打算废掉太子刘盈,其中也有防止日后吕后专权的意思。既然废太子的事不能成功,他也就只好另想办法遏制吕后了,于是就有了这个历史上闻名的“白马之盟”。

大臣们宣了誓,汉高祖才放下心。他的病越来越重了,不得不把吕后找来,嘱咐自己的后事。吕后问他:“陛下百年之后,要是萧相国死了,谁可以接替他?”汉高祖说:“可以让曹参接替。”吕后又问:“曹参以后呢?”汉高祖说:“王陵可以接替。不过王陵有点直,可以叫陈平帮助他。陈平有足够的智谋,但是不能独当一面。周勃为人厚道,办事慎重,只是不大懂得文墨。但是将来安定刘家天下的,还是靠周勃。”吕后再问下去,汉高祖摇摇头说:“以后的事,就不是你能够知道的了。”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死去。吕后把消息封锁起来,秘密把她的一个心腹大臣审食其找去,对他说:“大将们和先帝都是一起起兵的,他们在先帝手下已经不大甘心。如今先帝去世,更靠不住,不如把他们都杀了。”审食其觉得这事不好办,就约吕后的哥哥吕释之做帮手。吕释之的儿子吕禄把这个秘密泄露给他的好朋友郦寄,郦寄又偷偷地告诉他父亲郦商。郦商得知这消息,赶忙去找审食其,对他说:“听说皇上去世已经四天。皇后不发丧,反倒打算杀害大臣。这样做,一定激起大臣和将军们的反抗,天下大乱不用说,只怕您的性命也保不住。”

审食其吓住了,忙去找吕后。吕后也觉得杀大臣这件事没有把握,就下了发丧的命令。大臣们安葬了汉高祖,太子刘盈即位,就是汉惠帝。吕后就成了太后。

汉惠帝的确是个老实无能的人,一切听他母亲吕太后作主。吕太后大权在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刘邦生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臣子们立下了“白马之盟”。可是死人还是斗不过活人的,苦心经营的刘氏天下,就这样一时间被吕后给篡夺了权力。自己的儿子遭到杀戮,太子即位后成为傀儡政权。这不得不说是汉高祖刘邦的悲哀。“白马之盟”的实际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

3白马之盟的典故

白马之盟是汉高祖刘邦登基后与群臣以杀白马方式定立的盟约,此为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白马之盟的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白马之盟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与刘氏诸王以杀白马方式定立的盟约,此为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杀牲取血涂在嘴上,以示恪守盟约,而此盟约的内容为确保只有刘姓者可为王,即“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三月中旬,离刘邦去世还有一个月时间,刘邦拖着重病之身将朝廷重臣和他的老婆吕后聚集在一起,杀掉了一匹白马,对天盟誓。这就是在汉朝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白马之盟。白马之盟共有两个内容,第一,(对大臣们发誓)国以永存,施及苗裔(只要汉帝国存在,大臣们及其子孙就永远有酒喝有肉吃)。第二,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也就是说,非皇族成员不得封王,如没有军功者不得封侯。白马之盟的两个内容构成了一个整体,汉帝国对功臣诸侯们的厚待既是对其过去功劳的报酬,又是实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基础,后者则是刘邦白马之盟的最终目的`。

刘邦死后,吕后想要封她的亲戚为王,丞相王陵立即跳了出来,高声叫喊,并指责陈平与周勃,“你们难道忘了当初与高帝歃血而盟的事了吗?现在高帝死了,吕后想要违反高帝之盟,你们却不制止,他日在阴间,你们有何面目见高帝?”虽然吕后的提案最终还是强行通过,但王陵的这一态度至关重要,有了王陵的这一态度,分封诸吕的行为就永远是违法的。这样的前提就为将来诛灭诸吕奠定了现实基础。吕后自然知道白马誓词的重要,就在临终前,她对自己已经被封为王的两个亲戚说:“老皇帝当初与大臣有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我快要死了,你们一定要小心从事。”事情果然如她所料,当周勃在军营振臂一呼,吕氏瞬间土崩瓦解。

许多年后,汉景帝的王皇后唆使景帝封自己的哥哥为侯,时任丞相的周亚夫又把白马之盟拿出来,汉景帝只好作罢。汉成帝时,外戚王氏当政,大臣们乞灵于刘邦的白马之盟,又把阴阳五行之说拿出来,最终迫使极不安分的外戚大将军、大司马王凤辞职。由此看来,白马之盟的誓词简直就是一道维护刘氏政权的护身符。到了东汉,白马之盟依旧发挥作用,章帝时,皇帝几次要封皇太后的兄弟为侯,这位老太后都以白马之盟而婉言谢绝。安帝时,朝阳侯刘护的从兄刘环因娶安帝乳母王圣的女儿伯荣为妻,而袭刘护爵位。当时的大臣杨震上疏道:“我听说高祖与大臣有白马之盟,非功臣不得封,刘环无功,怎可得爵位?!”灵帝一朝,皇帝滥封宦官,大臣吕强上疏陈词,其所依据的仍旧是刘邦与群臣的白马之盟。

事实上,白马之盟的作用不仅仅如此,就在王莽托古改制,想要建立“王朝”时,被他逼疯了的农民和豪强地主们都以“汉后”之名起兵。这些人之所以这么齐心,与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深入人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时最强大的造反大军绿林军提出的口号就是“立刘氏以从人望”,找了个饭桶刘玄做皇帝。而当有人建议刘玄效仿当初刘邦大封诸侯时,饭桶皇帝居然说道:“当初高祖说,非刘氏不王。”刘邦与大臣们杀白马而盟,极大的原因是以秦亡的历史为借鉴,以异姓诸侯王的基本被剪灭为前提和以一批功勋卓着的布衣将相功臣为基础,这也就是刘邦为巩固刘氏统治采取的最后一个影响深远的战略性措施。这也正是他那道遗嘱保住了大汉刘氏江山。

结果

刘邦驾崩后,吕后要立诸吕为王,右丞相王陵以此加以反对,但是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认为吕后此举并无不可,结果吕后大封诸吕为王,吕氏的诸侯王直至吕后死后才被废。

在西汉末年,王莽以外戚身份弄权,被封为假皇帝,最后篡汉,将此盟约撕毁。其后汉光武帝重建汉朝,此盟约再被重提。直至东汉末年曹操称魏王,其后其子曹丕继任魏王并篡汉称帝后,白马之盟才被彻底撕毁。

终汉之世「非刘氏不王」这个祖训除了在上述的三个时期以外,都被严格地遵守,因此可见此盟约对汉代皇帝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

作用

白马之盟的本意是巩固汉家天下,但却反而因为过于依赖同姓王而使其坐大。汉文帝时,先后发生了济北王和淮南王的叛变;而汉景帝时更发生了七国之乱。但最终这些叛乱皆被平定,而景帝亦乘胜收回封国的官吏任免权,削弱了封国的实力。其后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同姓王的实力被大幅削弱,变成一种虚衔。结果刘邦白马之盟的原意消失,只作为训言留下。

评价

史家一般认为刘邦在登上皇位后害怕被夺权,并为了使其后代不用受到功臣压迫,因此铲除开国功臣,并订立白马之盟。这反映其拥有着“家天下”的私欲,亦开创了后代各朝开国君主屠杀功臣的先河。

4白马之盟是指刘邦称帝后与群臣以杀白马的方式定立的盟约,具体内容是什么?

白马之盟指的是汉高祖刘邦称帝之后,与众位诸侯一起歃血为盟,立下了非刘氏不得称王的誓约。这是一种巩固西汉中央政权的手段,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汉朝的统治,是汉朝的护身符。但是后来,也因为过度依赖同姓王,对国力有所损伤。

一、白马之盟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借着手下很多将领的势力,打败了项羽,争得了汉室天下。刘邦为了网罗军事力量立了很多异姓王。刘邦称王之后,对异姓王心存疑虑,所以找各种借口除掉异姓王,同时又分封刘氏子孙为同姓王。后来,刘邦与群臣立下了白马之盟,他们杀掉白马取血,并用手指蘸血涂在嘴唇上,表示恪守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意思就是,如果不是姓刘的称王,天下所有人都要一起讨伐他

5汉高祖刘邦与群臣立下白马之盟是什么?

白马之盟的内容,分散于《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史记·高祖功臣后者年表》《史记·吕太后本纪》等篇章中,其订立时间大约在汉高祖晚年,订立地点不详,参与者除汉高祖刘邦外,当有王陵、周勃、陈平等大功臣,其主要内容有两条,“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其一,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这是白马之盟最为重要的一条,吕后刚刚称制,丞相王陵便以此来抵制吕后大封诸吕,吕后去世前,也拿这一条来嘱咐吕氏族人小心谨慎。这一条盟誓着重强调了刘氏之尊贵。

刘氏之尊贵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天子为刘氏子孙,更准确地说,当为刘邦的子孙,而不能是刘邦的兄弟刘伯、刘仲、刘交、刘泽等人的子孙;第二,白马之盟以后,只有刘氏子孙方可被立为诸侯王,张敖、藏荼、韩王信、卢绾等失了王位的诸侯的后代,再怎么有大功,也不可能被立为诸侯王了;第三,非刘氏者,无功不侯,但即便有功,封千户还是万户,也得由刘氏天子来定夺,自立为侯可不中。

如果有人违背白马之盟,要如何呢?刘邦说了,你们虽为人臣,但手握权柄,一旦有人违背这一盟誓,你们便可以发挥你们的优势,搞串联,消灭违背白马之盟的人。哪个人像陈豨一样自立为王,你们就要追随在刘氏天子左右,一起把那个学陈豨的人给干掉,哪个人没有功劳却事实上有了侯爵,你们就把他给诛杀了。

其二,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这一条主要强调了利益共同体,刘氏为天子为诸侯王,功臣为侯,是切蛋糕,刘氏首功,分走最大的一块蛋糕,功臣们的功劳不及刘氏,按照功劳大小,依次拿走大小不等的其他蛋糕。只要山河如故国泰民安,这时候分到的蛋糕就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传至子孙后代。

白马之盟的两条内容,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其一为刘氏的无比尊贵,若天下都认同这一点,便可以使刘氏永为天子,从根子上杜绝吕后称制、王莽篡汉、曹魏代刘一类的事情发生,其二强调了有权有势者都和刘氏为利益共同体,刘氏或有权有势者利益受损时,大家要共同进退,若天下都认同这一点,汉朝的江山便能山河永固。

其三,白马之盟只是大体被执行,同时也一直被破坏。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汉孝惠帝刚刚驾崩,就发生了白马之盟解决不了的难题,吕太后欲王诸吕。

对于这个问题,被刘邦评价为“少戆(即稍微愚而刚直)”的王陵就直接表达了否定态度,王陵否定的理由也很简单,“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 虽吕后为刘邦正后,

但刘是刘,吕是吕,刘、吕仍旧不能混同,而周勃、陈平则持不同意见,在周、陈眼中,规则是上位者制定的,昔日,刘邦为帝,大封昆弟子侄,今日吕太后称制,虽无天子之名但有天子之实,自然也可以像当年的刘邦一样,大封诸吕。

两种意见都不能说是错。

王陵认死理,先秦时,王陵与刘邦俱在沛县,刘邦拿王陵当兄长一样侍奉,陈胜吴广带头的秦末起义爆发,刘邦被推举为沛县首领,王陵接受不了地位上的变故,不服,其后很久都不愿意追随刘邦,直到母亲被项羽逼死,王陵势力小,才不得不选择跟着刘邦,刘邦、萧何、曹参等人相继过世,王陵因为资格老,成了新的丞相,位极人臣,像当年不愿承认刘邦时一样不愿承认吕太后拥有绝对的权威,所以在吕太后刚要大封诸吕时,王陵就跳出来反对。

周、陈则更灵活,尤其是陈平,曾被周勃评价为“反复之臣”,先后追随后魏王咎、霸王项羽,后来害怕项羽诛杀,才在好友魏毋知的推荐下到了汉营,在被周勃到刘邦面前说了一通坏话后,陈平又想离开汉营,对于陈平来说,给谁做臣无所谓,只要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抱负就中,所以在吕太后薨逝后,陈平又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刘氏诸侯王的一边,拥立代王刘恒为新君。正因为他们更灵活,所以他们才会找到白马之盟乃是上位者制定的这一漏洞,表示既然吕太后已经上位,吕太后自然可以像刘邦大封诸刘一样大封诸吕。

这是功臣们不遵守白马之盟的一大例证。

其实,何止是功臣呢,刘氏天子也没遵守白马之盟啊。刘邦订立白马之盟的时间不详,推测为汉高祖过世前,当时的非刘氏诸侯王只剩下长沙王和南越王、闽越王了。

一些人并不拿南越王、闽越王当诸侯王来看,这是不对的,刘邦在汉五年也就是即皇帝位那一年,就立越王勾践之后无诸为闽越王,虽是东越,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外族,但毕竟也臣服于刘邦,刘邦也立人家为王了,怎么就不能算诸侯王呢?同样的,自立为南越王的赵佗在汉十一年归汉,汉高祖遣陆贾赴南越,立赵佗为南越王,怎么南越就不算诸侯王了?

在刘邦立无诸为闽越王后的十年也就是汉孝惠帝三年,汉孝惠帝又立同为越王勾践之后的摇为东海王。这不就是在白马之盟后立非刘氏为王吗?至于说无功或者准确说无军功而封侯者,更不少了,汉孝惠帝刘盈的儿子中,刘山被封为襄阳侯,刘朝为轵侯,刘武为壶关侯,这些个小娃娃,哪个有军功?还有汉文帝的舅舅薄昭,也没什么功劳,还不是被封侯了?

综上,白马之盟终两汉四百年,虽被大体执行,但也一直都被破坏着。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