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 哲学专业知乎(哲学专业知乎推荐)

2023年03月11日丨佚名丨分类: 科普

大家好,相信到目前为止很多朋友对于哲学专业知乎和哲学专业知乎推荐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哲学专业知乎相关的知识点,文章篇幅可能较长,大家耐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学哲学有什么好处 知乎

1、应试之用。在中国很多考试(考核)都有哲学内容;不懂点儿哲学,就会挂科,就会落选,就会被淘汰!

2、立身之用。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选择是可能的,不选择是不可能的”。学好哲学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3、成才之用。有人早年作为一个木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建设中发挥过聪明才智,后来作为领导人经常在那里主持会议。2005年他撰写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出版发行,他在书中写到:“哲学是‘智慧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上册,第2页。)

学好哲学,终身受用!

2喜欢哲学心理学适合什么工作知乎

欢哲学和心理学的人都是很有内涵的,有机会接触接触佛学,佛法是最高深、政法方面的或老师。 考个心理咨询证书,当心理咨询师;或者进政府工作。

哲学(Philosophy)传统包括了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的研究。这些学科试图回答对于世界起源,知识如何获得,以及善恶等观念的问题。基本上,哲学的基本方法是运用理性对于这些问题提出论证。但是,哲学的实际范畴与定义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哲学是什么?”在哲学传统之中是充满分歧与倍受争议的。

3研究生跨考哲学是放弃自己的前途吗?

不是的,是否跨考哲学要看个人的兴趣爱好,以下是可能出现的关于跨考哲学的疑问:

1. “哲学是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感悟的,不需要专门学习。 ”

——哲学现在已经成为相当精深而专业性强的学术,不专门学习是不可能学好的。光靠感悟得来的是鸡汤,就像知乎哲学话题下的一大批鸡汤一样,平时聊天可以一聊,但在专业人士看来十分粗浅而且漏洞百出。

2. “兴趣要养着……不能当作事业。”

——社会是相当能消磨人的意志的,职业、妻儿家庭等等都是压在社会人头上的大山,在这些大山的压迫之下大多数人要么就慢慢把原来的兴趣忘记了,要么就只有等到白发苍苍一把年纪、自己退休孩子成人独立之后才能够摆脱这些压力重新捡回兴趣。要想保持兴趣地做事业,几乎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做那些与你兴趣一致的事业,比如学术兴趣(不仅仅是哲学方面的)基本上就只能拿到博士学位然后进高校或研究所当教师、研究员才可能真正保持下去。

3. “人是要工作赚钱的,等有钱了想怎么搞怎么搞”

——首先,同第二条,很多人都是等到真有钱的时候就想不起来他有钱是为了搞什么了,要么就是年纪太大搞不动了。其次,综合起来看哲学其实是消耗资源相当小的一项事业:经商要有各项成本,从政有巨大的时间和心理压力,工程需要有项目投资,自然科学家要找钱建实验室,就算是数学家现在也可能需要钱买高性能计算机;哲学则只要有脑子、笔和专业文献就够了。第三,如果真的成为专业性的哲学研究者,这也是一项堂堂正正有收入的工作,不是不能赚钱(只不过赚得少一点而已)。

4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考研经验分享

我是2021届考生,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初试成绩400+,今年四月中旬除了拟录取名单之后才尘埃落定后。这篇经验贴不一定具有普遍适用性,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情况和境遇、目标和任务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以下内容仅作为一个参考,不要全盘仿照。

一、考研与择校选择

因为专业的问题,我从上大学起就决定要读研究生的,所以不存在“要不要读研究生”的问题,不读研究生很难有好的出路啊!我决心要走学术道路,因此读研对我来说是必要的,我从未想过其他的可能性,这里的决心是有的。而且,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会建议一个人至少要在本科或者研究生期间去一个高等学府就读,感受一下目前国内的教育环境,就业环境的无情残酷反衬着大学校园的闲暇淳朴。读书至少是干净的、简单的。

因为我是本专业考生,所以我也并不了解“跨专业考研”的问题,毕竟没有感同身受的经历就无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据我了解到,哲学专业的跨考生有很多,或者是在本科期间就入了哲学门、学过哲学史,或者是在工作之后想要跨考哲学、提高学历,不过我身边的跨考生,大多是抱着兴趣来的。

但是我仍旧要泼冷水,跨专业是很难的,首先是对哲学史知识的掌握需要达到一般哲学本科生的水平,另一个需要了解目前的考研评分是如何的,如何才能拿到一个较好的分数。就人大来说,它要求考生在对经典问题有足够了解的基础上,还要对哲学原著有足够的熟悉程度,因为往年的考题中经常出现原著中某个段落、某个章节的某种说法,要求考生从某个角度针对某个问题作答。难度是有的。

通常,我对考哲学的同学都是劝退不劝进的,因为就业市场目前十分惨淡,博士生的就业市场已经过度饱和了,大部分的哲学毕业生都面临着失业,所以要慎重考虑。不过,如果确实有兴趣并且决心去做的话,我会预祝你成功。

关于择校,可以参考一些数据,比如是否是自划线院校、它的复试分数如何,以及它的招生数量和报录比,同时需要了解它的考题类型和复习范围。因为很多院校现在是大类招生,考外国哲学需要复习中哲、西哲以及马哲,这样的话复习难度就非常大了。而且有的学校外哲专业还会涉及到现代哲学内容,有的却只到黑格尔之前,范围不一样、复习难度也相应有差异,可以根据以上数据进行自主择校。

二、时间计划安排

对于考研来说,我觉得好好复习的话,一年的时间满够了,哲学史的知识就那么多、经典的考题就那么几个,政治和英语只要好好跟着复习差距都不会很大。现在是4月,即便从现在开始,心无旁骛地去做这件事,足够努力的话考研上岸也是可能性很高的。

我的本科成绩一直很好,在本科期间的学习中我读过部分的哲学原著,并且做了大量的专业课复习笔记,这使得我的复习难度减小了很多。我大概是从2月份正式开始复习的,那个时候是有保研和考研两手准备的,一方面要准备暑假的推免夏令营,另一方面也在准备如果保研失败的应对策略。因此我把时间大致分为了三段,并对每一段进行了任务限定,明确了每一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

我的计划分为了季度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

【季度计划】

【月计划】

【周计划】

因为前期的复习使我对哲学史有了充分的了解,然后我的笔记也较为全面,因此这个时候我就把复杂的周计划改成了简单的日计划,并制定了自己的考研目标:各科的分数。

【日计划】

在我看来,如果要拿到一个好的分数,公共课总分必须要拿到150分的,这是准入门槛;两门专业课每科至少要拿到125+的分数,这是专业能力。因此,后期我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来准备专业课复习。

三、参考书籍与复习笔记

公共课的复习我自以为是没有资格讲得,因为我对两门公共课的复习开始的比较晚,大概从九月份才正式开始,所以建议大家自行参考知乎、B站以及其他个大公众号的大佬们的高分复习指南,我是小菜鸡,我就略过公共课部分。

好了,接下来讲外国哲学的参考书籍推介。我要对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史进行复习,一开始的计划里我就针对这三项进行复习,各自找了相应的参考书;因为之前本科学习的时候有着比较多的笔记,所以很多问题我也参考了原有的笔记。

笔记参考书籍:

《中国哲学史》冯达文郭齐勇

《中国哲学史》北大白皮书

《中国哲学史》马工程版本

《宋明理学十五讲》杨立华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郭齐勇

【中国哲学史参考书】

我主要是看的郭齐勇和冯达文老师的《中国哲学史》,因为本科学习中老师让我们背诵过《四书章句集注》《老子》《周易》《不真空论》还有大程子和小程子的部分著作,所以是有一定的原著基础的。不过我后来发现,郭齐勇老师自己写的哲学史要更适合考研复习,至少在一些问题的阐述上要更清楚的。同时,我应该参考张立文老师的哲学史教材,但因为我当时手头已经有很多本了,所以就没有参考,这其实是不太对的,希望大家首先以报考学校的老师出的教材为主吧,保险一些。

笔记参考;

《西方哲学史》张志伟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

《西方哲学史》赵林邓晓芒

《西方哲学史》马工程

《古希腊哲学》苗力田

《西方思想的起源》聂敏里

《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当下》希尔贝克《西方哲学史》斯通普夫

《德国唯心主义时代》劳特利奇哲学史第六卷《德国哲学史讲演录》邓晓芒

《西方哲学史十五讲》张志伟

《近代哲学史》谢林

《understanding rationalism》Huenemann

《understanding empiricism》Meyers《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大教研室

【西方哲学史参考书(部分)】

西哲史的复习是大头,我参考了较多的哲学史教材,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总之就是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我当时是以张志伟老师的哲学史为主本的,张老师的书是很经典的;当然,赵敦华老师的书也不错,我也参考了很多。

至于每一本书的好处我简单一提吧,扯起来又很麻烦。张志伟和赵敦华老师的哲学史主要是全面,大部分的哲学问题都有涉及;赵林老师的书贵在精要,他对读者有一定的门槛,要求要有一定的哲学史基础。斯通普夫的教材对古希腊和中世纪部分阐述较好,西尔贝克哲学史对哲学问题的推演性较好。至于每一个重点部分我补充了相应的教材,古希腊部分我补充了《西洋哲学史》和《西方思想的起源》,近代哲学部分补充了两本英文教材,德国哲学部分补充了《德国哲学史演讲录》(邓晓芒)《劳特利奇哲学史》。

参考书挺多的,压力挺大的,但千万不可以平均用力,每一本教材都有各自的好处,主要是看编写者精通哪一个领域,然后这个领域重点看。

参考书籍:

《现代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

《现代西方哲学笔记》张祥龙

《语言哲学》陈嘉映

《胡塞尔现象学》扎哈维

《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解》倪梁康

《存在与时间读本》陈嘉映

《时间与存在》方向红

《现象学的观念》胡塞尔

《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

【现代西方哲学参考书】

现西复习漫漫无边际,我主要是先以一本书为通识教材,然后再对每一个重点的部分进行要点补充。这一部分我不打算展开,大家各自寻找自己的参考书吧。虽然我不提及,但是这一部分却尤为重要,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都十分看重现西的复习;不过有的学校在初试中对现西要求不是很高,甚至都不考。

然后就是复习笔记!

我在复习哲学史的时候是一定要做笔记的,手写的笔记因为不好保存、笔记不好辨认,因此我很早就开始做电子版的笔记了。从开始复习到考试之前,我大概做了几种类型的笔记,包括原著阅读笔记、哲学史教材复习笔记、真题整理笔记等,光复习笔记最后整理出来就已经到了70万字,因此在考研前的最后一个月,拿着厚厚的笔记,真的感觉压力山大!

考研最后一天考完专业课出来,我拍拍我的笔记跟鑫哥说“没超纲”,顿时就万籁俱寂心旷神怡。当然最后从专业课得分结果来看还是不错的,两门专业课都是最高分,开心了开心了!

四、记忆方法篇

这一篇就是狗屁,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背知识点。我自认为我的记忆力是蛮差的,同样的原著选段我舍友一中午就可以搞定,我就得花上两个下午,蠢人是我了。所以最后我拿到整理好的70万字笔记的时候,想死的心都有了——这么多怎么背得完?!

因此后来我的哲学史复习是这样的:要点化记忆,关系网络联记。

对于一个知识点,我会首先想一下它回答的是什么样的问题,它采取的策略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它遇到了哪些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及后人有没有更好的方案。扯扯扯,这都是在吃饭或者发呆的时候想的事,或者晚上睡不着觉跟舍友讨论问题或者自己“放电影”(梳理一天知识点的习惯叫法)的时候思考的问题。

白天的学习主要还是疯狂输入,该背的知识点一个都不能丢,死记硬背说的就是我了!然后晚上的时候主要是输出为主,拿到一个问题、准备一分钟,在一张白纸上写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作答思路。一开始还只是要点化梳理,后来就是实打实地写,一个问题30min,大概能写到1200字左右。

多写多画多输出,毕竟“自己以为自己会了”和“呈现在纸面上”是两码事,很多时候知识点就在脑子里就是写不出来、不知道怎么表述,所以适度的手写练习对于记忆知识点是有帮助的。

至于那些知乎上各位大神写的各种各样的记忆方法,我不曾采用过,所以不能说他们的方法的好坏;只是我觉得那样记忆好像太复杂了,多了很多冗杂的工作。

越简单、越有效、越可行。这称为简单性原则。

五、其他可能被问及的问题

之前有同学问过我考研的相关问题,在这里我也整理一下我的回答。同时我预想到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也自问自答吧。可能不全,仅表达个人想法,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一)会怎么背单词?

接下来讲我背单词的方法了。我背单词的方法是学的B站一个博主的,大家可以去搜一下,叫“A4纸背单词法”,我觉得挺好用的,我用这个方法背完了俞敏洪的大绿皮。反正就是,单词不是说背完一遍就可以了,就得每天花时间背一点儿,因为越背越熟、意思也都掌握的差不多了,所以后期可以快速翻阅增加印象。单词是英语的关键。

(二)考完研要不要对答案

我没对,因为考完之后对自己的专业课还算有把握,所以大概能过预估到自己的情况,对答案是无意义的,所以就没对答案。后来我想对一下公共课答案看一下自己什么情况的时候,嘿嘿,忘了。

(三)推荐报辅导机构吗?

我不知道,全程都是自己学,没报过辅导机构。唯独买过一本专业课复习笔记,不过不适合我的报考学校,所以就没怎么看、送给同学了。因为我是本专业,所以如果有不会的问题直接问老师或者跟同学讨论就可以获得解答,也没有必要找机构。不过如果你是跨考生的话......也很难说,自己抉择吧。

作为收尾,我简单一总结吧!哲学学习记住一句话:慢就是快!不要一门心思赶进度,把一个问题拿住了、吃透了才是最重要的,过分看重自己看了几遍、看了几本,不太好,浮皮潦草看完一遍,其实意义不大,不如一步一个脚印地踩下去:读书之法,须是平平淡淡地去看,仔细玩味,不可草草。

好了,关于哲学专业知乎和哲学专业知乎推荐的分享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通过这篇文章了解的如何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没有问题,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