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丨 十七世噶玛巴大宝法王(十七世噶玛巴大宝法王简介)
2023年03月22日丨佚名丨分类: 信息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十七世噶玛巴大宝法王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十七世噶玛巴大宝法王简介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有人了解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的情况吗
略谈一些,不一定正确吧,参考一下吧。
噶玛巴转世十七世,第一世是杜松虔巴,发愿要救度弟子,所以乘愿再来,而今是第十七世。
七岁被认证,认证后,就到楚布寺。学习非常精进,进步也非常快速。从小就有慈悲心,看到杀生,就痛哭不已。
十四岁,为了得到传承,冒险离开西藏,到印度见弟子,以得到法脉的传承,可是经过种种困难,好不容易到印度,又受到种种的限制。行动也受约束,不能前往锡金十六世法王所建的德隆寺去。
而今在印度,为了利益世界的弟子,每年新年期间,都会举办祈愿法会,也会接见各地想要见法王的人。后来有机会到德国,美国等地弘法,渐渐的跟着学习的人,越来越多。
个人非常有才华,又非常好学,所以,在语言方面,能流利说汉语,英语也懂,其他的不清楚。绘画,写字,作词,作曲都很不错,也会弹琴,唱诵。
对于公益事业,环保等也十分用心,利益当地的贫苦百姓,也志于收集整理古典资料等。组织整理了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对尼众也十分关心,注重出家人的行仪,辩才,实修等。
据网上看,有一些藏传的经典,记载他是将来的师子如来,继弥勒菩萨之后示现成佛。讲经说法平实而真诚,不高谈阔论,常常劝人实修。据说,利益众生的心十分恳切,每天休息的时间非常短,生病了,也难得休息,时而还忘记吃饭,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吧。
以上都是从网上看来的,我本人未见过噶玛巴尊者。
217世大宝法王噶玛巴为何出走?
这是他的个人决定,他想要去印度找人。
2001年4月27日他在临时驻地印度达兰萨拉附近的上密院会见记者并发表声明:
1999年12月28日,在黑夜笼罩下,我和几位贴身侍从,离开了我在西藏的寺院出走到印度。离开家乡、寺院、僧众、父母、家庭和西藏人民的决定,完全是我个人的决定。没有人告诉我要离开,也没有人叫我来此。
我离开我的家乡是为了弘扬佛法,另一方面是为了接受噶玛噶举传承深奥的灌顶、口传和教授,这些我只能从上一世噶玛巴的弟子得到......他们两位都曾被预言是我的老师,目前都住在印度。
扩展资料
出走后的社会活动:
2008年5月,法王展开他期待已久的首度西方之旅。法王出访美国,巡视了他位於纽约的北美法座,以及许多在他精神领导之下的佛法中心。除此之外,法王噶玛巴也行遍印度各地,参与他第二故乡的文化和宗教生活。
从赛巴巴(Sai Baba)位於泰米尔纳德(Tamil Nadu)新寺院的落成典礼,到在加尔各达举行的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百岁冥诞纪念,秉持著相互尊重和包容的精神,法王会见了许多其他的精神领袖。
此外,法王也是孟买(Mumbai)印度佛教徒的佛教发展协会(Buddha Vikas Sangha)的佛法老师。
西元2009年11月,法王受邀在TED印度大会中发表谈话,成为大会最年轻的一位演说者。西元2010年1月,超过一万两千名观众出席由法王制作并撰写剧本的舞台剧现场演出,法王这出关於密勒日巴大师生平的六幕舞台剧中,结合了传统西藏歌剧和现代剧场的元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噶玛巴·邬金钦列多杰
3为什么有2个十七世大宝法王?
大宝法王噶玛巴是活佛转世的开创者,而且只有他是自己认证自己的,每一世大宝法王世圆寂前都会写下来世出生地点、父母等相关情况的预言信,然后弟子会按照这个预言信去寻找新转世的大宝法王。这一世的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邬金钦列多杰就是按照上一世十六世大宝法王圆寂前的预言信所找到的。至于另一个当然是假的。
而且也没有什么十六世大宝法王授记他会化现多个的事情。
大宝法王只有一个,也没有什么身、语、意、事业化身等。
4大宝法王的人物评价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既是学者和禅修大师,又是画家、诗人、作曲家、剧作家,法王噶玛巴体现了数百年来历代噶玛巴含括范围极广的行谊。身为环保人士、电脑爱好者以及经常透过网路直播进行开示的世界级精神领袖,第十七世法王噶玛巴已将噶玛巴传承的事业完全带入了二十一世纪。
5大宝法王是什么东东?称号怎么来的?
中文名:大宝法王
外文名:Ogyen Trinley Dorje
尊号起源:起源于第五世噶玛巴德新谢巴
尊号赐封:由明成祖永乐皇帝赐封
尊号意义:藏传佛教噶举派的最高活佛
法脉传承:公元1110年-至今
当前驻世:第十七世
法王身高:170cm
前往印度:宣扬佛法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
信 仰:藏传佛教
出生地:昌都县拉多乡(第十七世)
性 别:男
代表作品:《佛心》《超童》《莲花生大士》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转自财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