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56个民族的特色节日)

作者:佚名|分类:生活

大家好,关于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56个民族的特色节日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1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

火把节不仅仅只是彝族的传统佳节,作为西南民族民俗文化的地域性传承,在彝语支其他民族如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等民族中也有相当久远的历史。

2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云南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各有各的特色内容。大理和昆明一带关于火把节的传说,虽然遮掩了火把节的来源,但其星回节的说法,一样露出了火把节的源头活水及深厚文化。

火把节,要与一些民族中对火的崇拜有关。对于我们来说,火把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很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一些民族又称星回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火把节的节期一般是在农历的六月廿五,也有在六月廿四,其主要的活动有斗牛、赛马、摔跤、歌舞表演等。

其中,纳西族关于火把节传说的谚语中保留了火把节来历的重大信息,与《玉溪编事》、《禄劝县志》、《峒溪县志》 中的记载共同对探究火把节的来历提供了重要线索。彝族地区素有火之故乡的美誉,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持着先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音乐舞。蹈传统和口头艺术,在火把节习俗形成的歌调、传说乃至史诗表演等也当属人类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宗重要传承。

3"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简介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

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

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

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

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

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

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达体舞。

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

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诗玛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

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

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

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 *** 。

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

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

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火把节民族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三天。

[编辑本段]火把节传说

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

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

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

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

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

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

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凉山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撒梅王与异族抗争,头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现又长出一个头来与之奋战厮杀。

最后,由于奸细的出卖,砍掉头用尖刀草扫过脖子后,撒梅王的头就再也长不出来了,死不复生。

据说尖刀草上的红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红的。

后来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纪念撒梅王,并寻找他的英灵。

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届时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

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

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

——彝族撒梅支系的《撒梅人的火把节》

善神阿番偷开天门,撒下五谷,使人间的幸福生活超过天上。

天神见了大怒,派大力士到地上来出气。

朵阿惹姿恨大力士霸道,与他摔跤,把大力士摔倒在地上,压出一个坑来,后来天雨变成湛蓝的长湖(路南淡水湖)。

人们为纪念这位人间英雄,于农历六月二十四进行斗牛、摔跤、宰羊、燃火把等活动,以示悼念之情。

——彝族撒尼支系的《撒尼人的火把节》

奴隶主那迢迢把很多的穷弟兄关在牢狱中,穷人阿真等在羊角上绑上火把,冲向那迢迢的府第,烧死奴隶主,同时也烧掉了穷人手上的绳索。

为纪念这次胜利,人们举火把 *** ,相沿成俗。

——彝族阿细支系的《阿细人的火把节》

罗婺彝家有个漂亮能干的姑娘,与彝家小伙阿龙早就相爱了。

但附近十二个部落的男子都纷纷前来提亲,其中有个土官老爷凶狠残暴地说,如果不答应,就要血洗山寨,让全寨遭殃。

姑娘无奈,答应在六月二十四相亲。

相亲期到,姑娘穿上雪白的衣服、黑色短褂,胸前系一块花围裙,烧起一大堆火。

十二部的头人也赶来了。

姑娘深深地看了阿龙一眼后,纵身跳入火堆中。

阿龙和几个小伙子想拽住她,可只扯下了她的衣角。

四面八方的人们赶来,可她已经以死殉情。

为了纪念她,十二个小伙抬起大牛推向对方,以推倒为胜。

之后,杀牛饮酒、唱歌跳舞。

后来彝家就把六月二十四定为火把节,被阿龙扯下的衣角,成了彝家妇女的围腰带,那焚烧姑娘的青烟,化为山寨的晨雾。

据说清晨喜鹊鸣叫的时分,彝山的远处就隐隐绰绰地显出姑娘的身影,因此人们称她为喜鹊姑娘。

——彝族罗婺支系的《喜鹊姑娘》

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

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汉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汉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

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给那汉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

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纳西族《火把节的传说》

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

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并用石块堵住洞口,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

从此人们就不再担心恶人来吃眼睛,可以安安稳稳地搞生产了。

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拉祜族《火把节的传说》

此外在白族、彝族的火把节传说中,还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传说、柏节夫人的传说和慈善夫人的传说,故事情节与女性人物传说《曼阿喃》和《火烧松明楼》大体一致,是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交叉衍变的结果。

大理一带,则有阿南公主的传说:“汉元封间,叶榆(今大理)妇阿南者,为酋长曼阿娜之妻。

娜为汉将郭世忠所杀,欲妻南,南曰,能从三事当许汝:一做幕以祭故夫;一焚故夫衣,易新衣;一令国人皆知我以礼嫁。

忠如其言。

明日,聚国人,张松幕祭其夫,下置火。

南藏刀出,俟炽,焚夫衣,即引刀自断其颈,仆火中。

时六月二十五日也,国人哀之,每岁以是日燃炬吊之,名为星回节。”

——南诏王火烧松明楼,慈善夫人忠义殉国

唐初的云南境内本有六个部落,称为“六诏”。

最南端的部落蒙舍诏也称为南诏。

南诏日益强大,一日,南诏王皮逻阁邀约其他五诏首领聚会。

邓赕诏首领的妻子慈善夫人认为皮逻阁居心不良,极力劝丈夫不要前往。

但丈夫不听,临走时慈善夫人含泪在丈夫的手臂上套了一个铁环,以求护身。

此后,皮逻阁果然火烧了首领们聚集的松明楼,五诏首领均未幸免于难。

面对松明楼灰烬,慈善夫人痛哭欲绝。

她扑在灰烬中,扒出了丈夫佩带的铁环,这才认出了丈夫的尸体并将其运送回家。

后来,皮逻阁听说了这个聪慧贤德的慈善夫人,想娶她为妻。

但慈善夫人怎肯再嫁,礼葬其夫后,她就闭城自尽,追随亡夫而去,只留下这一段令人感慨万千的感人故事。

从此以后,云南的白族人民便过起火把节,以纪念“火烧松明楼”的历史故事和勇敢聪慧的慈善夫人。

-------郭将军杀夫欲霸妻,贞烈夫人火海自焚

汉朝的副将郭世忠杀死了大理的曼阿那酋长,并发觉酋长的妻子阿南夫人长得很漂亮,便要娶她为妻。

阿南夫人假意答应,但提出了祭奠亡夫的三个条件。

然而,在祭夫时,阿南却点火烧着了灵堂,跃身跳入熊熊烈火中自焚而亡。

阿南的忠贞勇敢,博得了人们的赞叹和钦佩。

从此每年在阿南自尽的日子,白族同胞便点燃火把,串乡游寨,以示纪念。

——勇士摔跤斗恶魔,众点火把烧天虫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十大力的恶魔,在人间破坏人们的幸福生活。

人们发现后,纷纷上前质问。

十大力蛮横地要人与他摔跤,还 *** 地把一头头壮牛翻倒(从此,火把节时首先要斗牛)。

他的挑衅行为惹怒了一位叫包聪的彝族英雄。

他走出人群,与十大力扭扯着摔了三天三夜仍不分胜负。

于是人们弹着三弦,吹着短笛,拍手跺脚为包聪助威,终于击败了十大力。

恶魔发怒,放出蝗虫等各种害虫来糟蹋人们辛辛苦苦种出的庄稼。

于是,人们又 *** 起来,点燃一支支火把去烧害虫,最后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害虫,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廿四日。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一胜利,每到这一天,都要杀牛宰羊,举行火把节的各种活动,它反映了彝族人民不畏 *** 争取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

——杀税使惹怒天神,燃火把群战害虫

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

有一年,天神思体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间收税。

由于人间闹灾害而歉收,人们交不起租税,人间一位能吃铜铁的大力士俄体拉巴便把收税人思惹阿比打死了。

天神大怒,先发洪水想淹没地上的人类,但洪水被人们战胜了。

天神又放出各种害虫到人间来吃百姓的庄稼,俄体拉巴和大伙儿围在火塘旁商量治虫的办法,无意中发现一只掉进火塘里的虫很快就被烧死了。

于是,俄体拉巴就组织大伙儿举火把烧虫,最终战胜了虫害,夺得了丰收。

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节。

——天神妒人降火海,火把蒙混免大灾

纳西族的传说中,有一天,天神子劳阿普在云河边游玩,忽然听到民间有丝竹歌舞之声。

人间生活的美好幸福令他十分恼怒,于是便差一名天将到人间,要把大地烧成火海。

这位天将变做一个老人到了人间,遇到一个背着大男孩、牵着小男孩的纳西男人。

他不解地询问,才知道大男孩是别家的孤儿,小男孩才是这个男人的孩子。

于是深受感动,心起怜意,不忍将大地毁灭。

他就叫人们家家准备火把,到六月二十五日一齐点燃。

这天,子劳阿普到云河边查看,果然见满山遍野都是火光,以为大地真的被烧毁了,方才罢休。

纳西人因此躲过了一劫,免受焚族之灾。

从此,就有了每年六月二十五日的火把节。

——彝族传说

弥勒县彝族认为,火把节起源于一次奴隶暴动,这些奴隶在羊角上捆火把,攻进了奴隶主家,烧死奴隶主,得到了自由。

昆明近郊彝族说,撒梅(彝族的一个支系)王与入侵者斗,被砍掉了脑袋,但一到夜里星星出齐,他颈上又长出一个新头,再次带人参加战斗。

后来,他头颅再生的秘密被妻子泄露了,他的头便再也长不出来了。

彝族人民在他遇害的日子打着火把,四处寻找他的精灵,年年如此,相沿成节。

南洞彝族自治县的传说是,一个恶魔喜欢吃人的眼睛,观音菩萨以螺肉冒充人眼制服了他,把他关在洞里,只给一天出洞的时间。

人们怕他继续作恶,便在这一天点起火把,打歌喧闹,使其不敢出洞。

各民族火把节的节日名称相同,过节的时间也大致相同,这些不同的传说后面,火把节应该有一个共同的或相近的源头。

——巴莫曲布嫫

火把节四说

种“太阳”

据传,农历6月25日,是人类使用火的纪念日,生活在云南的白、彝、普米、纳西等民族,把6月25日定为传统的火把节,届时,举办各种活动欢度,种“太阳”。

鹤庆西山片的白、彝族群众,每到火把节这天,要举办种“太阳”活动。

是日,人们在“打歌”场中心竖棵大火把,火把四周,堆放着堆堆干柴。

火把正前方栽着一截经认真挑选、干燥易燃的树桩作为太阳的象征。

太阳冒山之际,早已汇聚在场子中的人们,各拿一根精选的小木棒,依次到“太阳”上“钻”木取火。

不管谁“钻”出了火星,众人便蜂拥而上,用早已准备好的草绒、干树枝叶“接”点火种。

并想法把火种移到柴堆上,把柴堆点燃。

随即,各人用一把小火把从火堆上点燃火种,带回家中把各家的火塘点燃,称之种“太阳”。

太阳落山后,人们全汇聚到“打歌”场,在白日燃烧的篝火上再次点燃大火把。

随之,环火把、火堆“打歌”,歌颂火给人的幸福,通宵达旦。

耍火

居住在鹤庆、丽江毗连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纳西族,到了火把节之夜,要举办耍火活动。

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

当天上出现第一颗星星之际,人们各舞一把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唱颂一通。

祭颂火神

居住在宁蒗县的普米族,到了火把节这天,要举办祭颂火神活动。

据传,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

她为了子孙和与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潜入天宫盗来了火种,并以自己的身体当火炬把火种引到了人间,让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时获得了火。

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带来火种这天定作祭颂火神节。

舞火唱种

舞火唱种黄坪乡是鹤庆县的一个热区,物产富庶。

据传,这里的居民是当年孔明和孟获在此屯军留下的后代。

这块沃土是当年孔明与孟获结盟时共同开垦出来的。

并在6月24日晚点火夜战,首次播下了五谷之种,荒甸从此变成了良田。

为了纪念这一日子,每到这一天,后人就要点火把夜战播种小春作物。

是时,老人和孩子们手舞火把,环田地歌舞助兴,青年人在田间播种。

劳动生产与民俗活动融为一体,另有一番风味。

火把节其他

汉族的火把节

江苏省南通地区是整个汉族中可以说是唯一进行火把节的地区.每年的冬至那一天,当地的精壮男子都会拿着一大把由稻杆作成的火把,浇上油在房前屋后,在田间地头绕上几圈,以乞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星回节与历法

火把节还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叫星回节。

五代时蜀国佚名氏所作的《玉溪编事·震旦》记载:唐时南诏(指南诏国统治者)以十二月十六日为星回节,是日游于避风台,命清平官赋诗。

“星回”一词,《礼记·月令·季冬之月》上有记载:“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

岁且更始。”孔颖达解释说:“谓二十八宿随天而行,每日虽周天一匝,早晚不同,至于此月,复其故处,与去年季冬早晚相似,故云星回于天。”

《禄劝县志》载:“六月二十四日为火把节,亦谓星回节,夷人以此为度岁之日,犹 *** 之星回于天除夕也。

会饮至旬余不息,犹 *** 之春宴相聚也。”陆次云在《峒溪县志》中也说“六月二十四日为年”。

纳西族也说“冬季春节为大,夏季火把节为大”。

这些记载,表明火把节不仅与中国古代的星回节有关,而且与古代云南少数民族过年有关,是远古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上述火把节和星回节的资料中,《礼记》和《玉溪编事》中所讲的星回节都在冬季,不在夏季。

而《禄劝县志》和《峒溪县志》讲到星回节和火把节都是过年的节日,时间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前后一两天。

怎么会有两个时间和时令完全相反的星回节?火把节是不是过年的节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也就找到了火把节的真正源头。

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有一首著名的长诗《豳风·七月》,讲农人一年四季的生产生活。

其中的月、日两个字,使许多读《诗经》的人伤透脑筋,———诗中讲了一年共十个月(而不是十二个月)的农事。

又反复讲到“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这四天,却又不讲其他的日子,后人读起来很吃力。

原因是诗中涉及一个古代历法的问题,与古代的星回节(火把节)密切相关。

中国远古时代使用的历法,与现在所用的罗马历法(公历)和阴历历法(农历)并不相同。

《七月》讲一年之内的农事活动,只涉及十个月,原因是当时以“一年十个月,一月36天,5天为过年日”的古历法“火历”记年记时。

所以诗中的农夫既讲一年十个月之中所作的全部农事,也讲过年那几天的事情。

“七月流火”之“火”,古人又称之为“大火”、“商星”、“鹑火”、“大辰”,指的是苍龙七宿的第五宿,有三颗星(心宿),并认为“心宿三星,天之正位也(《宋史·天文志·三》)”,因而设专人“火正”,把它作为天象观测的主要对象和编制历法的依据,制定出“大火南中”之月(六月)为正月的“火历”(庞朴《火历初探》)。

在以“火历”纪年记时的远古时代,“大火南中”的六月,正是旧年到头新年开始的“岁末年首”。

一年十个月,一个月36天,剩下的5天为过年日,时间正是火把节期间。

正因为是“火”星回到一年起始的正中天,所以叫做星回节。

“火历”的历史痕迹,还保留在“天上有十个太阳”的神话传说等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常识之中。

这种历法一直使用到后羿时代。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我们可以这样去解读这个神话:它实际上讲的是废止“火历”的历法变革,射下九个太阳,而留下一个太阳的传说,是对废除“火历”,采用太阳历的模糊记忆。

而与后羿有关的“嫦羲(嫦娥,神话中是后羿之妻)生下十二个月亮”的传说,则标志着太阴历的诞生。

天干地支相配的纪年法,其实也是阴历对火历批判与吸收的结果———十是火历的月数,十二是阴历的月数,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的结果,形成六十年一甲子(周期)的纪年法。

火把节:对炎帝及火崇拜的永恒记忆。

火历或者叫做十月历,是中国西部、北部和西北部的许多远古先民都使用过的古老历法。

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炎黄”时代的炎帝。

《管子·轻重篇》说:“炎帝作钻燧生火”。

《左传·昭公十九年》说:“炎帝氏以火纪(记年),故为火师而火名”。

《左传·哀公九年》说:“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

《淮南子·汜论训》说:“炎帝死而为灶”。

《尸子》说:“燧人上观辰星,下察五木,以为火”。

《史记·三皇本纪》说:“炎帝,神农氏。

姜姓也……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姓焉。”

这些记载不仅说明炎帝发明了用火(钻燧生火),发明了火历(火师而火名),他是所有以羊(姜姓)、牛(人身牛首)、火(火师)为图腾和姓氏的部落先民的共同的祖先(姜姓其后),而且他还是崇拜火神(死而为灶)的远古部落的共同祖先,观测星辰——发明用火——教民耕种——死为灶神都统一在炎帝身上,应该不是偶然的。

因此,古代有了两个星回节,即“大火”最正和最偏的时节,一个在夏季,一个在冬季;其中夏季的星回节,是所有古羌(古代羌姜同义)部落后裔和与古羌部落有密切关系的远古部落后裔共同的“年节”,是他们过年的节日。

这个节日的活动,与牛、羊、火等图腾崇拜和祖先神崇拜有关。

实际上,现在过火把节的许多民族,都与远古的羌人有关,他们或者是古羌人的直系后裔,或者是与古羌人有密切关系的古代先民的后代,或者是古羌人与其他远古部落融合后形成的新的民族,他们都因为与古羌人的关系,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那就是炎帝,也拥有共同的图腾,那就是牛、羊、火。

同时有了共同的节日,那就是火把节——古代的星回节。

也有了共同的节日内容——斗牛、杀羊、点火把、放天灯等等,实质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纪念自己的古代祖先——炎帝,崇拜自己远古的图腾——牛、羊、火,回忆自己的远古历史——刀耕火种。

4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5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关于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1 04月

2023-04-01 01:45:22

浏览123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壬辰(壬辰年是哪一年属什么) 今日猪价格表全国今日生猪价(今日猪价生猪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