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建安七子之首(建安七子之首是孔融还是王璨)

作者:佚名|分类:秘境

大家好,关于建安七子之首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建安七子之首是孔融还是王璨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1“建安七子”之首是谁?孔融为什么被曹操给杀害?

孔融,字文举。东汉鲁国人,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名士,“建安七子”之首。生于公元153年,逝世公元208年,享年五十五岁。

孔融出自书香门第,博学渊原,是孔子的十九世孙。他幼年勤奋好学,能诗善文,他后来当了官之后经常举荐贤才,传播儒学文化。只可惜在后来因为批评曹操言辞太过犀利被曹操所杀。孔融这样文人,想必也都是有着那些所谓的傲骨,乐于做些批判之事,不知明哲保身,将曹操惹怒引来灭族的惨祸。他被杀,也或许是曹操早就想借机除掉他,只不过是时机早晚的问题罢了。

他的妻子(这里指妻子和儿女)也同时被杀害,民间有许多关于孔融后人的说法没有什么依据,历史上还是未被得到证实其后人的存在。在他与妻子遇害之后他的其余六个兄弟却不知所踪,也许曹操杀人会有些漏网之鱼,给他们逃了。史书并未有所记载关于孔融有后代的,或许是有他的后人的,只是并没有证实罢了。他生平也写过不少文学著作,代表作《荐祢衡疏》,反应了汉末动荡的年代与现实。东汉末年,天下三分之势战火不断,他的许多作品也在祸乱中消失,着实令人觉得惋惜。

尽管没有找到孔融的后代,但他的精神却被一代代传了下来,孔融让梨的典故大家想必都在课本里学过,这个故事其中讲到的道理不知道影响了多少人。

孔融是谁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他的才学让他位列“建安七子”之首。孔融的家室也比较有渊源,是孔子的后人。可以说,孔融的文学才能有一部分是因为家族的遗传性。

孔融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明,孔融让梨、孔融认亲这些故事流传千古,孔融在当时可谓是一个神童,可是孔融的结局却不好。孔融一生顺当,仕途也走的顺利,甚至曾经做过丞相,也算是名噪一时,但是汉王室开始走下坡路,曹操渐渐掌握实权,并且开始有了另立国家的想法,孔融忠于的是汉王室,自然看不惯曹操,所以时常言语间讥讽曹操,甚至在公众场合和曹操作对,反对曹操的很多决定,让曹操下不来台,直到最后被曹操用各种名义杀害,享年不过五十五岁。

不过关于孔融,更多的是他文学上的成就。他的文章一般都是议论性的,言语激烈,主张仁政,颇受欢迎,但是孔融的作品留下来的非常少,只有少数的散文和诗留了下来。

说到孔融是谁这个问题,很多时候的反应都是他幼年时候让梨的故事,但其实孔融流传下来的故事以及他一生的经历都非常的多,只是因为孔融让梨的流传度非常高,所以人们对孔融的印象也大多是这样一个故事而已。

2建安七子之首是谁

建安七子之首是王粲。

原因:

他不仅在文学上成就高,在朝堂之上也深受曹氏父子喜欢,所以当时的地位远远高于其他六个人。

当初曹操非常喜欢王粲,觉得他很有才,所以就封他做了大关,两个人还曾经一起南下征战。他一生也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令人沉醉其中,其中《七哀诗》是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精神的。也正是因为他的才华出众,所以他还跟曹植并称“曹王”。

有人说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建安七子之首是因为曹操对其宠爱有加,如若不然他就不是第一了。其实不然,曹操虽然有权,但他同时也是爱才的,如果王粲没有说得过去的才华,他一定不会让其在朝中为官,而且还常伴左右,恐怕早就被赶走了。

但是王粲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讳疾忌医,跟当时齐国的国君一样,不相信医生说的话,最终走向了死亡之路。当初大名鼎鼎的医圣张仲景曾经对他说已患重病,但是他并不相信,让他吃药也不吃,二十年以后就死了。

3建安七子之首是谁?

“建安七子”指汉末建安年间颇有代表性的七位文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瑒和刘桢。因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七人并举,故以此名称之 .

孔 融 (153--208),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的二十世孙。好学有异才。汉献帝时任北海(山东境内)相,世称孔北海。曹操时又任少府、大中大夫等职。性格刚正,为人恃才负气,后因屡次触怒曹操,在政治上与曹对抗被杀。所作散文词藻华美,议论尖锐,笔调犀利简洁,以气盛见长。如《荐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其诗流传不多,代表作有《临终诗》,抒写忠悃孤愤之情。

陈 琳 (?--217),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江都县)人。曾为何进主簿,后依袁绍掌书记。绍败之后,又归附曹操,任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草拟书檄公文,后为门下督。擅长撰写章表书檄,所作甚多,与阮禹齐名。代表作如诗伐曹操的《为袁绍檄豫州》,运用骈偶句式,铺张扬厉。亦长于写诗,其诗仅存四首。其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行》,以乐府旧题写人民劳役之痛苦,诗风朴实、生动,富有民歌特色,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为后世诗评家所称道。

王 粲 (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出身大家,童年时得到蔡邕的赏识,被称为"有异才"。17岁时因战乱避难荆州,依附刘表,不得重用。后归附曹操,任承相掾,后转迁军谋祭酒,位至魏国侍中。在"七子"中,其文学成就最高,被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文心雕龙·才略》)。其诗赋感时伤乱,激昂慷慨,情调悲凉。诗作如《七哀诗》,描写了军阀混战所造成的悲惨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登楼赋》抒写怀乡之情与怀才不遇的沉痛,感情真挚感人,是古代抒情小赋的名篇。

徐 干 (177--217),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昌乐)人。曾任曹操司空军谋祭酒掾属,后官至五官中郎将文学。蔑视官禄,著书自娱,所作《中论》,为时人所推重。又善辞赋,能诗。诗代表作《室思》六章,抒写女子对丈夫的哀婉情思,真挚动人,对后世闺怨诗颇有影响。原诗文集已佚。

阮 禹 (约165--212),字元瑜,陈留尉氏(今属河南尉氏县)人。少时曾从蔡邕学习,后为曹操司空军谋祭酒,与陈琳共同掌管记室,草拟军国檄书,又转为仓曹掾属。能诗善文。散文《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歌以《驾出北郭门行》为代表,写后母虐待孤儿,有一定进步意义,其风格很接近汉乐府古辞。在建安七子中,他的诗比较凄凉低沉。

应 瑒 (?--217),字德琏,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人。应劭之侄,曾为曹操丞相掾属,转任平原侯庶子,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与弟应璩、侄应贞皆以文章称世。曹丕曾称其"常斐然有述作意,其才学足以著书"(《与吴质书》)。惜传世之作不多。

刘 桢 (?--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东平)人。曾为曹操丞相掾属。其诗刚劲挺拔,注重气势,不尚雕琢。后人以他与曹植并称,谓"曹刘",声誉甚高。但其诗作流传甚少,多为酬赠亲友之作。代表作《赠从弟》三首,以比兴手法抒写情怀,其中"亭亭山上松"一首尤为著名,为后人所赞赏。诗中歌颂了松柏不罹凝寒的本性,表现出诗人"真骨凌霜,高风跨俗"(钟嵘《诗品》)的高尚品质。

4【建安七子是谁】建安七子之首是谁 建安七子简介

【建安七子是谁】建安七子之首是谁 建安七子简介 所谓建安七子,指的是东汉建安时期涌现的七位文学大家的统称。建安七子主要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七人,他们对诗、词、歌、赋、文的发展都作出不少贡献,被视为东汉末年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建安七子当中,王璨被后人推为“建安七子之首”。

东汉末年,曹氏父子大权在握,除去名利场上的争夺,曹氏父子三人均爱好文学。建安七子之中除了孔融,其他六位在历经离乱之苦后纷纷投奔曹操,抱着建功立业的心,也视曹操为知己,于是形成了以三曹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建安七子在诗赋方面,尤以王璨的成就最高。王璨有首《七哀诗》,“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用直白的语言记录了乱离之世的所见所闻,读罢此诗,战乱带来的饥荒场景展现眼前,作者对战乱的无奈和对平和盛世的期盼跃然纸上。故而南北朝的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文心雕龙·才略》中指出:“仲宣(王璨)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

前文说过,建安七子当中,除了孔融本人,其余留人都将曹操视为知己,都想着建功立业。而孔融,之所以不投靠曹操,源于两人政见的不合,没多久,孔融就被曹操处死。孔融已死,但是其在文学上的成就并未被抹灭。孔融被曹操杀害后,曹丕以重金向天下广征孔融的文章,可见,孔融的文学成就也是极高的。其余六人投靠曹操之后,除了阮早死之外,其余五人全都死在了建安年间的一场瘟疫当中。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06 04月

2023-04-06 03:50:07

浏览106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附近二手集装箱活动板房(急出售二手集装箱房子) 今日查询价格1731元(今日价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