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息丨 岁寒三友图(岁寒三友图国画)
2023年04月08日丨佚名丨分类: 讯息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岁寒三友图,以及岁寒三友图国画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哪个,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岁寒三友图》中,有哪些植物?
《岁寒三友图》中的植物都有竹子、松树以及梅花。因为竹子、松树以及梅花这三种植物都是有一种傲凌风雪以及不畏寒冷的这种性格表现出人格的品质以及节气。它们的生命力也非常的顽强,是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中具有高尚品质的一个象征,《岁寒三友图》表达出来了作者非常的刚正,还非常有气节的一种的气节。
而且非常有名的《岁寒三友图》的画家就是赵孟坚,他是我们中国南宋当时的画家,画家是在庆年五年也就是1199年是在景定五年也就是1267年去世的,他是海盐广陈也就是现在的嘉兴平湖广陈人,他主要就是擅长画白描水仙,他画水墨的时候用笔十分的流畅。
《送寒三友图》在干净的面上绘画出来,将松针还有梅枝那些横放在画的中央,并且用松针和竹的颜色衬托出来了梅花的洁白。
从宋代开始,在中国画里面的一些花草树木都比较讲究那些形态,那些也象征着一些含义,因为那时的松、梅以及竹都比较的耐寒冷,所以在很早在一些艺术中就比较讨人喜欢,《岁寒三友图》是在1697年画的,这是八大山人中最精的一幅画,作家画的这些表明了我们人在江上而我们的心则在外物的心态,显得非常的飘逸。
松和竹在冬天那么寒冷的时候叶子不会掉落,而且梅也是在寒冬的时候才开花的,梅花洁白有时还会飘出花香,梅花是我们中国南京的市花而且还承载着当时历史文化的幽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有着坚韧不拔的一个高尚品质,而画中的竹子象征着傲雪凌霜,竹子也是我们中国文物的一个标志。竹象征着不同流俗的人士,,而菊就是画中的四君子之一,是我们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三,而且菊在古代的神话当中还是一个具有长寿以及吉祥的一个意思。
2“岁寒三友图”的形象创造和文化意蕴
绘画艺术中的“岁寒三友图”,最早出现在宋代。
“岁寒三友图”以松、竹、梅三种植物为描写对象,组成艺术群象。它的出现,受到诗画家和广大群众的普遍爱赏,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态,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岁寒三友”经历了从单一形象到意象组合的发展过程。松、竹、梅很早被我国诗人写入诗歌中,它们都是被单独描写的。诗人咏写松树,取义于《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如魏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惨,终岁恒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咏唱寒松端正刚劲、抗拒冰霜的本性。梅与竹,也分别被写入诗篇中。庾信《梅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谢朓《秋竹曲》:“娟绮窗北,结根末参差。从风既袅袅,映日颇离离。欲求枣下吹,别有江南枝。但能凌白雪,贞心萌曲池。”梅竹与松树一样,具有不惧风霜冰雪的“岁寒心”,被诗人咏唱赞颂。
同诗歌创作一样,松、竹、梅作为绘画艺术的表现对象,最初也都是单独描绘成画。唐代,松树已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景云题写无名氏画作的松树《画松》诗云:“画松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着力表现画松的真实感。韦偃善画松,杜甫赋《戏为韦偃双松图歌》,描述画松宛转盘曲之态,表现画松之奇倔美。竹,作为独立的绘画题材,可以追溯到六朝顾景秀的《杂样竹》,见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王维善画竹,苏轼《王维吴道子画》咏唱之:“(开元寺)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晚唐无名氏画家画水墨梅花,五代人詹敦仁《介庵赠古墨梅酬以一篇》:“开屏展素看梅花,淡蕊疏枝蓦蓦斜。墨散余香点酥萼,月留残影照窗纱。”
我国最早将松、竹、梅三种植物组合在一起,并写在一首诗里,赞颂它们,当是唐代诗人朱庆余的《早梅诗》,云:
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
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
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
堪把依松竹,良途一处栽。
诗句明确地表现三种植物异形同质的特征,它们同样具有“岁寒心”,首次作为艺术群象进入到文学艺术的创作领域里来。随后,朱庆余的创意逐渐被诗人、画家接受,人们或咏梅竹、松竹,或画梅竹、松竹,但直到北宋末年,还没有出现将松、竹、梅合画在一起的画幅。
南宋时代,画家受到诗歌创作的启示和催化,并随着自然审美观念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人们才真正有意识地将松、竹、梅三种植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绘成“岁寒三友图”。诗画家们将岁寒象征困境、危难和浊世,赋予松、竹、梅这些审美形象以人的品德美,称赞人们不惧危难的高尚精神。南宋初年,王十朋就写过《十月二十日买梅一株颇佳置于郡斋松竹三间同为岁寒三友》:“南来何以慰凄凉,有此岁寒三友足。”这仅仅是诗歌中的“岁寒三友”。爱国词人辛弃疾《念奴娇·戏赠善作墨梅者》词,在盛赞女画家的墨梅造诣后,在词的煞尾写道:“松篁佳韵,倩君添作三友。”向女画家提出请求,希望她在梅花画上添加富有“佳韵”的青松和翠竹,构成一幅《岁寒三友图》。辛弃疾也可算是“岁寒三友”形象创造中的一位功臣。稍后的赵孟坚,画过两幅《岁寒三友图》,今传,一幅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册页;一幅藏上海博物馆,绢本团扇。传世的赵孟坚画幅,恰恰是我国“岁寒三友图”出现于南宋时代的有力物证。
最能体现出《岁寒三友图》文化精神的,是楼钥的《题徐圣可知县所藏扬补之画》,诗云: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扬补之,即扬无咎。扬无咎(1097—1169),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江西清江人,寓居豫章(今江西南昌)。邓椿《画继》卷四说他:“长于水墨人物,祖伯时。”然夏文彦《图绘宝鉴》论其画,说:“梅竹、松石、水仙,笔法清淡闲野,为世一绝。”证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赵子固梅谱”条,说:“逃禅祖花光,得其韵度之清丽;间庵绍逃禅,得其萧敬之布置。”逃禅,即扬无咎,他确实擅画墨梅,今传扬无咎《四梅花图》,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他画过一幅《岁寒三友图》,楼钥为之题诗。诗的前二句,题写画面上松、竹、梅艺术群象,逼真有神。第三句,逗出另外一层诗意。“面友”,语出扬雄《法言·学行》:“友而不心,面友也。”结句拍合,显示本旨。诗人认为许多花花草草,都不是真心的朋友,只有松、竹、梅才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挚友,赋予这个艺术群象以深厚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比德”性格。
可见,“岁寒三友”的形象创造是唐宋时代许多诗人和画家共同完成的,是诗画融通的产物,生动而具体地体现出“比物以德”的自然审美观念在诗画艺术中的自然运化。
“岁寒三友”艺术群像在宋代定型后,后代很多诗画家纷纷传承这一艺术传统,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诗画作品。明徐有贞《题岁寒三友图》:“松竹有奇器,梅花无媚姿。共将冰雪操,结友岁寒时。”唐寅画《岁寒三友图》,自题诗云:“松梅与竹称三友,霜雪苍然贯岁寒。”李日华《题戏写松竹梅小帧》:“予交三君子,气韵各有适。及其风雪中,同凛岁寒色。”清恽寿平画《岁寒三友》,题一小诗:“以尔为三友,真能傲众芳。自留苍翠色,努力饱风霜。”
“岁寒三友”是我国文学艺术创作中极受诗画家钟爱的题材内容,它们的文化意蕴十分深厚,其形象意义在于:给人以深刻的生活启示,沁心的审美享受,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
明代黄凤池编《唐诗画谱》,《唐诗六言画谱》一册中,收录唐代李邕《题画》诗:“对雪寒窝酌酒,敲冰暖阁烹茶。醉里呼童展画,笑题松竹梅花。”李邕这首诗,题咏的竟是《岁寒三友图》。唐代出现过《岁寒三友图》吗?笔者细考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全唐诗》、四种《全唐诗》补遗著作(指王重民《补全唐诗》、孙望《全唐诗补遗》、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陈尚君《全唐诗续拾》),均未著录李邕此诗,十分可疑。按,既然“岁寒三友”艺术群像的形象创造完成于南宋时代,则李邕此诗必是伪作,写得又是那么拙劣。黄凤池是书商,他不知道“岁寒三友”形象创造的历史进程,杜撰李邕诗,很自然地露出破绽。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新书架艰辛与欢乐相随——周勋初治学经验谈
周勋初先生是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著名的文史学家。
本书在《古典文学知识》连载三年有余,全书分20讲,为周勋初先生一生研治古代文史的经验回顾与总结,兼具个人的人生历程与感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与可读性。每讲后的附录,为与之相关的各类报道或文章,帮助读者更为全面了解所讲的内容。
《艰辛与欢乐相随》,周勋初著,精装 32开,定价130元。凤凰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3《岁寒三友图》为什么是三友
《岁寒三友图》只为松,竹,梅。
松树、竹子、梅花在宋代人赵孟坚手里,就成了一副“ 插花艺术画 ”的鼻祖。
而松、竹、梅的寓意,一向都是“ 咬定青山不放松 ”的坚韧无惧。苏东坡有诗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这三者常常用于文人素材里,受尽褒扬。
整幅画里最多的便是留白,这是在艺术创作里特别重要的一部分,倒不说一定会让人觉得思绪飞扬,引发无尽想象,至少从视觉上来说是一种解放。
我自己也比较偏好在画作里做过多的留白处理,看起来简单又轻松。
所以对于朱宣咸的这幅中国画版本的《岁寒三友图》,第一眼的时候真的就是很喜欢,完全没有想要去欣赏的欲望。因为这种感觉让我压抑,让我觉得不够放松,甚至还让我觉得有些恐惧。
只能说自己真的是个伪艺术派。
对于为什么是岁寒三友而不是四友五友,历史上总是说与苏轼有关。
在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遭权臣迫害,被捕入狱。经王安石等人营救,从轻定罪,安置黄州( 今湖北黄冈 )管制。
苏轼初到此地,心情苦闷。之后,家眷来依,朋友来访,他的心绪慢慢好转,但生活还是窘迫,便向黄州府讨来数十亩荒地,开垦种植,借以改善生活。
这块地,当地人唤作“ 东坡 ”,这也是他号称“ 东坡居士 ”的由来。
苏轼在东坡栽了农作物,又筑园围墙,造起房屋,取名“雪堂”,并在四壁都画上雪花;园子里,则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
一年春天,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打趣道:“ 你这房间起居睡卧,环顾侧看处处是雪。当真天寒飘雪时,人迹难至,不觉得太冷清吗?”
苏轼手指院内花木,爽朗大笑:“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意为风声和泉声就是可解寂寞的两部乐章,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开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
徐君猷闻言,对苏轼以“三友”自励,保持凌寒留香的高尚情操,肃然起敬。
后来,仁人志士对三者,是借此来体现自己傲霜斗雪、铁骨冰心的高尚品格。老百姓则看重其长青不老、终冬不凋,引申为生命力的旺盛,所以也是吉祥的象征。
在这三友里,从小最爱的便是竹了。
春天里爱去竹林里挖竹笋,沾上一身的竹笋毛,晚上奇痒难忍,第二天还是乐呵呵地拿着镰刀和锄头到处挖挖砍砍。
毕竟,竹林不是自家东西,挖起来胆战心惊的,还是很有刺激感。
后来读郑板桥的诗《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背得滚瓜烂熟。
也在刚开始学画不久,去给竹子写过生。
后来,我就再也没去过了。
安慰自己,四十岁学国画的时候再画竹子吧,还是不要随便就去玷污人家高贵的身份。
关于梅花,倒不觉得有多喜欢。
南方的冬天很少下雪,见不到“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场景,自然感受不到白雪皑皑下,洁白世界里清幽的香气。
也是一大遗憾了。
好像松树在南方也挺少,针叶植物自然存在于温带,亚寒带比较多。
梅花和松树能够抵御严寒,我丝毫不反驳。
至于竹子的品格,我第一反应便是竹笋好吃,大熊猫也喜欢,还能清热去火。如果郑板桥老师知道有人这么想,会不会气得直说“ 孺子不可教也 !”
(完)
相关文章:
《洛神赋图》人神注定相隔,后来我们没有在一起
《汉宫春晓图》后宫佳丽有三千
回眸一笑百媚生
《五牛图》作为十大名画,为什么不出名
我是青木谷家: 自由撰稿人,伪艺术派,认真写文,身高二米二的医学生。
喜欢画画、手帐、艺术等的朋友可以关注本号,每天都会更新文章哟~
如果喜欢就点个赞呗,爱你们❤❤❤~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21天
4岁寒三友图是哪三种植物?
岁寒三友指的是在冬季不受风雪影响而开花的梅花,在暴风雪中宁折不屈的竹子,在寒冬依然苍翠欲滴的松树。这三种植物被统称为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的寓意是松象征常青不老,竹象征君子之道,梅象征冰清玉洁。松是百木之长,经冬不调。竹,清高而有节,宁折不屈,开怀大度。梅耐寒开花,常被用于文人画中象征君子的高凤亮节。
岁寒三友起源
《岁寒三友图》最先出自宋代赵孟坚,后来有不少人模仿绘画。该图放在今天,是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的,从艺术上,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转自财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