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无言却有情全诗(造物无言却有情全诗读音)
大家好,今天来给大家分享造物无言却有情全诗的相关知识,通过是也会对造物无言却有情全诗读音相关问题来为大家分享,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的话,希望大家别忘了关注下本站哈,接下来我们现在开始吧!
1本文目录:
2造物无言却有情全诗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注释:
大自然虽然不会说话,但有感情。这不,冬寒尚未退尽,春天已经悄悄来临了。百花园里万紫千红的花朵都已各就各位,就待那新雷一声,便会竞相开放。
3造物无情却有情的全诗
新雷
[ 清 ]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4“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出自哪首诗?
出自清代张维屏的《新雷》
一、原文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二、释义
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寒尽而带来春天,悄悄地安排好万紫千红的百花含苞待放。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万紫千红,只等春雷一响,百花就将竞相开放。
三、重点
1、新雷:春天的第一个雷声,象征春天的莅临。古人认为雷是动生万物的
2、造物:指天。古人认为天是创造万物的
3、每于:常常在。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首绝句写于道光四年初春,正是鸦片战争前的十余年。当时清政权腐败黑暗,已臻至绝境;而西方的鸦片贸易,又在不断增加。明智的士大夫,目睹这内外交困的局势,既满怀焦急不安;又渴望新局面的到来。
二、作品赏析
首先,诗人的移情手法,赋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诗人有意识地把人类的情绪活动外射到自然界中,使自然界具有与诗人共鸣的思想感情活动。在这个自然画面上,寄托了诗人对于一种新的社会环境,新的生活气氛的追求和仰慕。
其次,诗人在处理全诗情绪的转换时,巧妙地利用最富于孕育性的时刻这一美学手段。诗人抓住了第一声春雷炸响前夕这个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更能表达他对春天的渴望,对新的生活环境的渴望。
三、作者简介
张维屏,清代官员、诗人。字子树,号南山,因癖爱松,又号松心子,晚年也自署珠海老渔、 唱霞渔者,广东番禺人。曾作长诗等讴歌抗英,是爱国诗人。同名革命烈士,安徽寿州人,曾协助张汇滔进行革命活动,1911年被擒遇害。
5张维屏的造物无言却有情全诗
作者:
张维屏
新雷①
造物无言却有情②,
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③,
只待新雷第一声。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道光四年(1824)春初,写春将到的喜悦。诗人以自然喻人事,在对新雷的期待和春天的欢呼中,透露出作者渴望社会新变的心情。小诗短短四句,寓理于情,清丽可喜,耐人寻味。
②“造物”句:《论语·阳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诗本此。造物,指天。
③著:同“着”,助词。
诗人赞美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寒尽而带来春天,悄悄地安排好万紫千红的百花含苞待放。在这寂静之中,正蕴蓄着巨大的爆发力量,就等那一声震撼人心的春雷。春雷炸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春花盛开的新的世界!流露出诗人迎接新世界来临的喜悦心情
6“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出自哪首诗?
出自清代张维屏的《新雷》。
原文: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於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译文:
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寒尽而带来春天,悄悄地安排好万紫千红的百花含苞待放。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万紫千红,只等春雷一响,百花就将竞相开放。
张维屏(1780~1859年10月13日) 清代官员、诗人。字子树,号南山,因癖爱松,又号松心子,晚年也自署珠海老渔、 唱霞渔者,广东番禺人。曾作长诗等讴歌抗英,是爱国诗人。同名革命烈士,安徽寿州(今寿县)人,曾协助张汇滔进行革命活动,1911年被擒遇害。
扩展资料
《新雷》是清代文学家张维屏于道光四年(1824)年早春在松滋任上作。
诗中通过对大自然的赞颂和对美好春天与充满生命力的新雷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之情,抒发了诗人期盼新社会和新生活的迫切愿望。
从诗中可看出,处在历史大转变前夕的诗人,已经朦胧地意识到了除旧迎新的时代要求。与十五年后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呼喊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移情的艺术手法和富于孕育性的时刻的美学手段,借物抒怀,情感真挚,清新隽永,细腻深切,富有哲理意味。
这首诗平顺自然,没有难词拗句,比较容易领会。在艺术构思上,诗人却匠心独运,使诗歌的表达手段有了新意。
因为诗人巧妙运用了移情手法和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来描写冬尽春来一时间情绪的波澜,诗歌虽然短小,却隽永清新,为人传唱。
参考资料:新雷-百度百科
关于造物无言却有情全诗和造物无言却有情全诗读音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2023-01-23 16:50:08
目录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