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醉马草的药用价值(醉马草的药用价值及功效)

作者:佚名|分类:精选

大家好,关于醉马草的药用价值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醉马草的药用价值及功效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1本文目录:

2醉马草的毒理是什么?

关于醉马草中毒机理问题至今尚未彻底阐明。根据动物醉马草中毒时的临床表现,可推测醉马草毒素是一种类似肌肉松弛剂(二烷双胺的化学结构同肌肉松弛剂十烷双胺非常相似),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肌的接触部位即运动终板处,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传递而表现肌肉松弛,运动障碍,呼吸功能衰竭,血压下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及继发性脑病等。

醉马草毒素易溶于水,经胃肠粘膜吸收后,主要由肾脏经尿液排出体外,不会在体内蓄积。

醉马草中毒以马属动物最为敏感,反刍动物对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自然状态下,马、驴、骡采食鲜草达体重的1%时,30~60min后即可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口吐白沫,头低耳耷,闭眼流泪,行走摇晃,蹒跚如醉。有时狂暴发作,知觉过敏,起卧不安;有时突然倒地昏睡,类似脑炎症状。心跳加快可达90~110次/min,呼吸迫促,鼻翼扩张,结膜潮红或发绀,不断伸颈、摇头,尾巴翘起,肌肉震颤,全身出汗,频频排粪排尿,但体温正常。严重病例尚可出现腹痛、腹胀、鼻出血及急性胃肠炎等症状,根据西北农业大学试验,给马、驴、骡一次灌服醉马草10g/kg体重或其提取物,可引起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但给山羊、绵羊一次灌服醉马草20g/kg体重,每天1次,连续2周,结果未能引起中毒。

大体剖检可见胃肠道黏膜轻度出血,小肠前段轻度水肿,肠内充满淡黄色的粘液。心内膜有散在的出血点,肝脏表面出血,肾脏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组织学变化为心肌纤维内出现多量红色小颗粒,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肝细胞肿大,淡染,胞浆呈细丝状或红色颗粒状,窦状隙扩张,可见有散在的嗜中性白细胞,中央静脉和小叶间静脉扩张。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胞浆内有多量红色颗粒,肾小球毛细血管肿大、充血。肾上腺皮质和髓质上皮细胞肿大,胞浆内有多量淡红色颗粒。小脑浦金野氏细胞尼氏小体溶解,胞核深染。大脑神经细胞肿大,淡染,个别神经细胞出现卫星化和噬神经现象。

本病多取良性经过,预后良好,很少发生死亡。病畜6~12h后症状逐渐缓解,24h后症状完全消失,而呈现一过性中毒。

3竹子是草本还是木本

草本。

竹子属于禾本科竹亚科植物,跟禾本科的水稻,麦子,狗尾草一样,都是草本植物。

禾本科

禾本科 (Gramineae,Poaceae)单子叶植物纲鸭跖草亚纲的1科。多年生、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在竹类中,其茎为木质,呈乔木或灌木状。根系为须根系,种子根早期消失,由茎基部发出多数纤维状不定根,或从匍匐根状茎节上生出纤维状根。茎有节与节间,节间中空,称为秆。秆圆筒形,基部数节之腋芽长出分枝,称分蘖,有鞘内分蘖和鞘外分蘖,形成密丛生或疏丛生株丛。节部居间分生组织生长分化,使节间伸长。单叶至生成二列,由叶鞘、叶片和叶舌构成,有时具叶耳;叶鞘边缘开放,彼此覆盖,质地较韧,有保护节间基部柔嫩生长组织以及输导和支持作用;叶片狭长线形,或披针形,具平行叶脉,中脉显著,不具叶柄,通常不从叶鞘上脱落。在竹类中,叶具短柄,与叶鞘相连处具关节,易自叶鞘上脱落,秆箨与叶鞘有别,箨叶小而无中脉。花序顶生或侧生,多为圆锥花序,或为总状、穗状花序。小穗是禾本科的典型特征,由颖片,小花和小穗轴组成。颖片位于下方;小花着生于小穗轴上,通常两性,或单性与中性,由外稃和内稃包被着,小花多有2枚微小的鳞被,雄蕊3或1~6枚,子房1室,含1胚珠;花柱通常2,稀1或3;柱头多呈羽毛状。果实为颖果,少数为囊果,浆果或坚果,含大量胚乳,胚小,种脐点状或线形。禾本科有660属近10000种,居有花植物科中的第5位,种数在单子叶植物中仅次于兰科。在生态上,本科适应性广,分布遍及全球,从热带至寒带,从平原到高山,湖泊、沼泽、沙漠地区均有它们的踪迹,不少种类是草地、草甸和草原的建群种或优势种,个体数量之多,居高等植物之冠。中国产230余属约1500种。禾本科是种子植物中最有经济价值的大科。是人类粮食和牲畜饲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加工淀粉、制糖、酿酒、造纸、编织和建筑方面的重要原料。

主要特征的演化趋势 禾本科在进化过程中,主要是沿着简化方向前进的。它的花朵小而精简,通常只有雄蕊和雌蕊,花被退化为极小的鳞被,由特化的稃片包藏着,小花连同其下颖片(即不孕苞片)共同组成小穗,每一小穗,实为一高度特化的穗状花序。

花与适应风媒传粉机制紧密连系,花无色无味,雄蕊有细长花丝,花药丁字形,花粉粒细小,圆而干燥,壁薄光滑,具单萌发孔,适合于风媒飘扬。雌蕊羽状或帚刷状,能有效地从空气中捕捉花粉粒,花粉粒落到柱头上,迅速为柱头上的乳突细胞所缠绕,有的立即萌发(如甘蔗、高粱),有的经数分钟(如玉米),有的需经几小时,甚至几天以后才萌发。玉米的小花柱头甚为特化,极细长成丝状伸出于鞘苞之外,不具羽毛,但系能接受花粉的柱头面。雌蕊子房内胚珠数目减少到1个,并特化为果皮与种皮相结合的颖果,或有果皮厚而坚硬的坚果与多汁的浆果只出现在少数竹类中。颖果通常轻而不裂,细小,这也是适应借风传播的生态习性;亦有借动物来传播的。颖果长圆状披针形,椭圆形或近圆形;颖果中最大的为栽培的谷物。胚乳占据果实的大部分,并分化为角质胚乳和粉状胚乳,外层是充满蛋白质粒的糊粉层,即角质胚乳,其他部分为主含淀粉的粉状胚乳。胚的大小随类群不同而异,在竹亚科,早熟禾超族,小麦超族和针茅超族中,胚占颖果的比例小,约为果体的1/4;黍亚科和画眉草超族的胚较大,约为果体的1/2。竹亚科、早熟禾等超族的种脐多呈长线形,黍亚科和画眉草超族的种脐为点状。珠被在简化过程中仅留下了痕迹,珠心部分也只有表皮(如黍),或由表皮变成的栓化层(如玉米)。在进化过程中,各部分有一系列减数,最明显的是雄蕊由6枚减少为3枚,有时为2枚或1枚;柱头3枚,减少为2枝或少数为1枚;鳞被由3减为2或完全退化,鳞被由较大、多脉简化为微小而无脉,其功能是能借膨胀时产生压力,使内稃与外稃张开,让雄蕊和柱头伸出,达到传粉和授粉作用。

小穗沿着两条路线演变,由于禾本科中小穗的小花发育顺序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一为有限发育方式,小穗含1成熟花在上,下部花不孕,无小穗轴延伸,脱节于颖之下,背腹压扁,是黍亚科的特征。另一为无限生长方式,小穗含多数小花,由基部第一小花先发育,自上而下,向顶成熟,有小穗轴延伸,脱节于颖之上与各小花间,两侧压扁,是竹亚科和早熟禾亚科的特征。两大类群分别沿着各自的方向路线演化。竹亚科与早熟禾亚科的小穗含花数目多,小花向顶不断生长,多者达数十枚(如画眉草下部花先熟,籽粒随落,上部花仍继续生长);小花数目由多数到少数,通常含3~5小花(早熟禾),小穗轴退化,演变成仅含1花的小穗,如剪股颖族与针茅超族。小穗各部结构相应发生变化,颖片由小到大,较外稃短(早熟禾属)至长于其小花(剪股颖属);芒顶生(羊茅属)至外稃背部和基部着生(野青茅属);芒细直(早熟禾族)至芒扭转膝曲(燕麦族)。黍亚科的小穗仅有1枚成熟花在上,限制了小穗轴的继续生长和小花数的增加,演化方向与早熟禾亚科、竹亚科减数的方向显然不同,黍亚科的进化表现在保护和传播颖果的器官特化上。位于该亚科起始阶段的黍超族其外稃在成熟时增厚变大,无芒,颖片小而质薄;发展到须芒草超族,它的成熟花内,外稃简化成微小膜质,延伸出发达的芒而利于种子传播,颖片成为主要保护器官,变厚增大,分化出种种性状,如沟、孔、毛被、疣突与糙涩等等;再进一步发展为玉蜀黍超族,其稃体退化,微小,无芒,第一颖发达,同时花序的穗轴节间增厚,成为嵌陷小穗的结构,它不仅完善地包藏籽粒,并随同籽粒逐节断落,成为传播体。上述颖果由稃片(黍超族)到颖片(须芒草超族)和花序穗轴节间(玉蜀黍超族)保护和传播的一系列发展,分别表现出从低级到高级的阶段演化,进化顺序反映出益趋完善的程度。演化阶段上的最高级代表——玉米,为雌花序高度集中,由多数花序愈合而成的圆柱状肉穗花序,着生大量籽实,外面还围以鞘苞形成的佛焰苞所保护。

花序由假花序(小穗着生于枝秆各节,不具延续穗轴,营养枝与生殖枝未分化,如竹亚科箣竹超族),演变为具延续穗轴的真花序(见多数属种)。花序的演化趋向,为小穗的集中与轴枝的简化,小穗柄与分枝缩短,由开展圆锥花序变为紧缩的、或密聚的圆柱形圆锥花序(看麦娘)。发展到小穗柄短缩退化形成穗状花序(小麦超族)。小穗集中生于穗轴一侧形成穗状花序再作指状排列(狗牙根)或圆锥状排列(千金子)。花序主轴伸长(五节芒),至短缩(双药芒属)或退化成极短(金茅);穗轴延续(芒属)演变为随同小穗成熟而逐节断落的传播体(甘蔗);穗轴细长演变为扁平宽大(钝叶草)或穗轴膨大增厚形成镶嵌小穗的凹穴(空轴茅属);穗轴单生演变为多数花序穗轴合生(玉米)。小穗单生(黍超族)进化为孪生(须芒草超族),成对着生的小穗同形同性(甘蔗亚族)演变为异形小穗(无柄小穗两性,有柄小穗简化为单性或中性(高梁属),由异型对小穗简化到具有同型对小穗,即总状花序下部的无柄小穗也简化为不孕,与其不孕的有柄小穗形成苞片的形式(如扭黄茅、菅属),小穗由两性简化为单性,雌雄小穗着生于同一花序的不同部分(薏苡)演变为异序,如玉米雄花序顶生,雌花序腋生。花序单纯裸露,不具有附属物发展到为各种总苞所包藏的雌花序(薏苡总苞特化为硬骨质念珠状)。

胚的结构禾本科植物的胚是高度特化的,它的子叶成为有吸收营养成分功能的盾片,有保护胚芽的胚芽鞘,以及胚根鞘等。在不同的亚科和超族中,具有不同的特征,主要分为两大型,早熟禾型(F)和黍型(P),其区别为:①盾片与进入胚芽的维管束在中胚轴同一平面上(P),盾片与进入胚芽的维管束延伸到远离中胚轴而有子叶节(F);②外胚叶:由存在(F)到不存在(P);③盾片基部与胚根鞘间,有沟隙(P)或无沟隙(F);④胚芽横切面:胚叶维管束少、边缘分离者(F),胚叶具多数维管束,边缘相重叠者(P)。

幼苗随胚胎结构不同而异,在不同亚科和超族中有明显差别。如黍亚科的颖果萌发时,中胚轴伸长,生有不定根,具1种子根,幼苗顶端原套由1层细胞构成,出土后第一叶宽,近椭圆形,多脉、平展。早熟禾超族的种子根多数,中胚轴不伸长,幼苗顶端原套细胞有2~3层,第一叶线形,狭窄而直立。

叶片表皮层产生各种特化细胞,由长细胞和两种短细胞(硅细胞和栓细胞)组成,在上表皮(两叶脉之间)有纵列的大型薄壁泡状细胞,它在干燥时萎缩使叶片内卷、折叠,与减少蒸腾有关。位于叶脉间的上下表皮,有纵列的气孔(器),两个保卫细胞呈狭长哑铃形,气孔的开闭依赖于两端的膨大或缩小,其两旁各有一枚副卫细胞。叶肉细胞形成多样,有的细胞壁常向内皱褶形成多环细胞。不同的类群在不同的生态地理条件下叶片结构有很大区别,例如热湿条件下,居于较原始位置的竹亚科、原禾超族、芦竹超族以及温带中湿生性的早熟禾超族、小麦超族,其叶肉组织细胞中叶绿体均匀分布,有细胞间隙,薄壁维管束鞘不发达,不含有特化的叶绿体,属三碳植物,表皮常具单细胞微毛,硅质细胞呈椭圆形式新月形,副卫细胞近长方形。适应于热带干燥地区的画眉草超族和黍亚科成员,叶片维管束由大型的薄壁维管束鞘细胞所包围,这类细胞内含大量特化的叶绿体,并充满淀粉,外为1层或数层紧密排列呈放射状的叶肉细胞所围绕,演变成为四碳植物,表皮具双细胞微毛或多细胞微毛,硅质细胞呈哑铃形或马鞍形,副卫细胞为三角形或拱形。

生理生态 居于原始地位的原禾超族、芦竹超族和早熟禾超族的成员,在热湿和温湿生境中,为光呼吸的低光效C3植物,而适应于高温干旱环境中的黍亚科(尤其是须芒草超族)和画眉草超族的成员已演变为非光呼吸的C4植物,C4植物在进化中产生了特殊的叶片结构和酶系统,与光合作用效能有密切关系,具有高光效固碳能力,在高温、强光、干旱的条件下,光合速率是C3植物的2倍,能有效地利用水分和短期内完成生育周期的特点,其净生产率高,补偿点低,为5~10ppm,或接近于零(如玉米、高粱、甘蔗),因此C3和C4植物的日干物质生产率也有着明显不同,如C4的玉米52克/平方毫米·日,C3的水稻只有36克/平方毫米·日。

黍亚科许多种类在有0.5%灭草隆,或低氧压时仍不妨碍萌发,而早熟禾族成员则不能萌发。

核型本科细胞染色体数和结构比较复杂,各亚科和超族的染色体大小基数、组型是不同的。早熟禾超族和小麦超族的染色体大型,x=7;居于原始位置的竹亚科、早熟禾亚科中的原禾超族、芦竹超族和画眉草超族的染色体为小型,x=6,5或4(10,9),生在寒旱地带的针茅超族,染色体为小型,x=5,6,多为非整倍体。禾本科的多倍体物种繁多,尤其在高海拔和北极地区,比例在80%以上,有些属中的多倍体种达90%。

化学成分本科颖果含大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有的种类还含有生物碱、挥发油和皂苷。如大麦、燕麦、稻、黍、高粱、玉米等属中含有大麦芽碱(hordenine);芦竹、大麦和虉草属中有禾草碱(gramine);芦竹属含芦竹灵;毒麦的颖果含有一种麻痹中枢神经的毒麦碱(C4H12N2O);羊茅属和毒麦属含有呲咯类(Pyrrolidines)生物碱;黍属、高粱的叶中,含有氰苷(dhurrin或phyllantin)。多元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在禾本科中普遍分布,小麦属含小麦黄素(tricin);大麦属含大麦黄素(lutonarin);鸭茅属和梯牧草属含鸭茅黄素(dactylin);玉米含槲皮黄素(quercetin)。香茅属和香根草属含有精油,是提取香精油的原料。

地理分布 较原始的类群主要出现在热带潮湿气候下,如竹亚科分布于东南亚及美洲热带雨量充沛的地区;早熟禾亚科中原禾超族、芦竹超族的成员,生长在热带沼泽或林下。早熟禾超族的多数成员,在热带山地和温寒地带发展,其中早熟禾族、燕麦族、剪股颖族、虉草族和小麦超族等,适应于冬寒夏凉气候,常为温带草甸、草原或林下的主要种类;针茅超族适生于寒冷干旱的大陆性气候,通常为构成温带干草原或荒漠草原的优势种;画眉草超族则是在热带干旱区域发展,多为高温干燥草地或不规则降雨区的荒漠草原建群种。黍亚科成员主要分布于热带,各类群随着降水量的不同而有区别,该亚科中居于原始位置的柳叶箬族,生长于热带潮湿林荫下;黍超族在热带降水季节较长的地区很丰富,而须芒草超族则在热带亚热带季风雨条件下发展,是适应于有一定干旱季节的稀树干草原的优势种或建群种。各大类群有一定的生态地理区域,这与长期适应于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并随着气候环境不断旱化和寒冷而演化形成。

演化地位 禾本科在营养和繁殖器官上的特化,尤其是花部在系统发育上适应风媒的高度简化,一般认为它是进化中处于高级阶段的一个科。但过去常将类似禾草的莎草科或灯心草科同置于颖花目(Glumiflorae)中。实质上,它们并非来源于共同的祖先。禾本科的原始类群可能与鸭跖草目(Commlinales)的帚灯草科(Restiiona-ceae)、须叶藤科(Fagellariaceae)和刺鳞草科(Centrole-pidaceae)等南半球的热带科有亲缘。禾本科的祖先在中生代白垩纪时已出现,根据地史演变与有关化石资料推断,冈瓦纳古陆可能是本科的起源和分化中心。随着大陆漂移,海陆变迁、气候条件的改变,由原始的喜热湿类群适生于变寒、变旱的环境下,不断演化发展为现代遍布全球的式样。

分类系统 早在1814年R.布朗依据小穗的结构,将禾本科划分为早熟禾(Pooideae)与黍(Panicoideae)两大类群。G.边沁(1881)在科下设立了黍亚科和早熟禾亚科。黍亚科下划分为黍族(Paniceae)等6族2亚族;在早熟禾亚科下分竹族(Bambuseae),狐茅族(Festuceae)等8族19亚族。H.F.林克(1827)、C.S.孔特(1833)及E.G.斯托伊德尔(1855)等均在科下划分了许多族。1887年E.海克尔建立了较完整的属以上的分类系统,这一系统在早熟禾亚科之下包括了竹族、原禾族(Phareae)、狐茅族、燕麦族(Aveneae)、虎尾草族(Chlorideae)、大麦族(Hor-deae)、剪股颖族(Agrostideae)、结缕草族(Zoyszeae)、虉草族(Phalarideae)、野古草族(Arundinelleae)和稻族(Oryzeae)等;黍亚科中包括糖蜜草族(Melinideae)、黍族、须芒草族(Andropogoneae)和玉蜀黍族(Maydeae)。半个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大体采用这一系统。

1931年,N.P.艾夫多洛夫根据禾本科叶片的解剖结构和染色体特征,发现原来放置于早熟禾亚科中的画眉草群与黍亚科相近,故将它放在甘蔗亚科(Saccharife-rae)中。罗谢维茨(1937)的系统在黍亚科下包括画眉草系(Eragrostiformes)与黍系(Paniciformes)。近代的学者研究了禾本科叶片表皮结构(普拉特1932,布朗1957),胚胎形态(里德1957),淀粉粒类型(哈尔兹)以及细胞染色体、生理、生态、分布等,通过多学科的研究以及应用近代科学技术手段,获得不少材料与证据,为建立禾本科系统奠定了基础。一般称50年代以后建立的系统为新系统。新、老两类系统反映在对待亚科的划分上是不一致的,新系统在科下划分为5,6,7和9个亚科(皮尔格1954)。比较起来,两大系统各有不足之处,老系统在两亚科下包括数十个庞大的族,不易反映族间亲缘的远近及其进化关系。新系统在科下并列着多个亚科也难以显示其共祖来源和系统演化的阶层级次关系,为了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出各大类群间的演化顺序及其发展的途径,按照禾本科的进化序列,作者在亚科与族之间增立了超族一级。

各亚科、超族的特征及其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如下:

竹亚科含2超族,约70属。分布于美洲热带与亚洲东南部的湿热地区。营养器官特化,秆木质化,借根状茎繁殖,有性生殖退化,花部保留着原始的3数花性状。竹秆是建筑、土木、交通用材,也是工艺用品、编织和造纸原料。笋供食用(竹类)。含2超族:①箣竹超族含箣竹族(Bambuseae)、梨竹族(Melocanneae)、牡竹族(Dendroca-lameae)、倭竹族(Shibataeeae)等。②青篱竹超族含青篱竹族(Arundinarieae)、香竹族(Chusqueeae)等。

早熟禾亚科广布于全球各种生境中,是最大的一个亚科。草本,小穗含多花至1花,向顶发育,根据花序、小穗、颖片、外稃脉纹、颗果和叶片结构、染色体、生理、生态分布等特征,划分为6超族:①原禾超族含原禾族(稻族、菰族(Zizanieae)等。热带湿地草本。包括栽培的稻和茭白。②芦竹超族含芦竹族(Arundineae)、棕叶芦族(Thy-sanolaeneae)、假淡竹叶族(Centothece),为热带湿地或沼泽生境下的高大草本。芦竹(Arundo donex)和芦苇是造纸的好原料。淡竹叶(Lophatherum graeile)的根部膨大成纺锤形,可供药用。③早熟禾超族含早熟禾族(Poeae)、燕麦族、剪股颖族(Agrostideae)和虉草族等。分布于世界温寒地带和热带高海拔山地,是种类最多的超族,它代表着早熟禾亚科的典型特征。染色体大型,x=7。包括重要的牧草,如早熟禾族的羊茅(Festuca ovina)、鸭茅(Pactylis glomerata)、早熟禾(Poa pratensis)、雀麦(Bromus japonicus)和拂子茅属(Calamagrostis)等,许多种类是温带山地草原、草甸的主要成份。④小麦超族含短柄草族(Brachypodieae)、小麦族(Triticeteae)和野麦族(Elymeae),染色体大型,x=7。包含重要的麦类作物和温寒地带的优良牧草如鹅观草属(Roegneria)、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羊草(Leymus chinensis)、披碱草(Elymus sibiricus)和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等。⑤针茅超族含落芒草族(Oryzopseae)和针茅族(Stipeae)。芨芨草(Achnathe-run splendens)是西北干旱地区常年可为家畜采食的牧草。针茅属(Stipa)是适应寒冷干燥气候下的类群,不少种类是组成温带草原或高原荒漠草原的优势种,为冬春的主要牧草。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是一种对牲畜有害的毒草。⑥画眉草超族含画眉草族(Eragrosti-deae)、虎尾草族,结缕草族和三芒草族(Aristideae)。染色体小型,x=9,10(5,4),为分布于热带干旱地区的C4植物。穇子(Eleusine coracana)和台麸(Eragrestis tef)是非洲和印度的食用谷物。有价值的牧草有罗滋草(Chlorisgayana)、狗牙根(Cynodon daotylon)以及干热荒漠草原的三芒草(Aristida)等。常见的一年生杂草有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知风草(E.ferruginea)、牛筋草(Eleusineindica)等。

黍亚科分布世界热带地区。约210属,3000余种。来源于小穗仅含1成熟花在上的共同祖先,根据外稃、颖片、花序穗轴的特征与演化阶段划分3超族:①黍超族,主产热带美洲和非洲降水季节长的热湿地带。含8族,最大的黍族(Paniceae)有8亚族,107属, 1000余种。稷(Panicum miliaceum)、粟(Setaria italica)是起源于中国的谷类作物,也是优质饲草。本族含有众多有价值的牧草,珍珠粟(Pennisetum glaucum)是高产牧草,也可作谷物。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马唐(Digitariaciliaris)、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毛花雀稗(P.dila-tatum)、两耳草(P.conjugatum)、狗尾草(Setaria viri-dic)、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白草(P.flaccidum)等。②须芒草超族,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干湿季交替的季风雨区。含5族90属约1000种。不少种类是热带稀树干草原的建群成分。如黄茅(Heteropogon contorlus)、白茅(Imperatacylindricavar.major)。高大草类——南荻(Mi-scanthus hunnanensis)和芒(Miscanthus sinensis)是优质造纸原料。高粱(Sorghum bicolor)是重要的谷类作物。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的茎贮藏糖分,为世界热带地区的制糖原料。香茅属(Cymbopogon)的香茅(C.citratus)和辣薄荷草(C.jwarancusa)等茎叶中均富有精油,是提取柠檬油,辣薄荷油等香料工业的主要原料。香根草属(Vetivevia)根中含香根草油。具有不少耐旱、耐瘠的牧草资源,如须芒草属(Andropogon)、鸭嘴草属(Is-chaemum)、野古草属(Arundinella)、双花草(Dichanthiumannulatum)、蓝茎草,以及中生性的莠竹属(Microste-gium)等。③玉蜀黍超族,含3族31属。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季风雨气候区域,生长在水湿较好的环境下。3族的演化趋势为,异型对小穗中的有柄小穗存在(鞘尾草族Elio-nureae)演变为有柄小穗退化,无柄小穗发展到嵌陷于花序穗轴腔穴中(筒轴茅族Rottboellieae)。无柄小穗两性进而简化为单性(玉蜀黍族Maydeae),雌雄小穗位于同一花序的不同部分(薏苡属Coix),发展到分别形成不同的花序,如玉米,雄花序为顶生圆锥花序,雌花序为腋生肉穗花序并外具鞘苞。属高光效C4植物,植株高大,体中糖分和蛋白质积累多,是重要的谷物(玉米、薏苡)和饲料来源,如高产的类蜀黍(Euchlaena maximcana)、优质的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空轴茅(Coelorhachis striata);薏苡(Coix lacryma-jobi)是亚洲热带原产,具多种用途,颖果食用并有强壮利湿之药效,叶作饲料,秆可造纸,坚硬总苞可作工艺品。

4禾本科的分类系统

早在1814年R.布朗依据小穗的结构,将禾本科划分为早熟禾与黍两大类群。G.边沁(1881)在科下设立了黍亚科和早熟禾亚科。黍亚科下划分为黍族等6族2亚族;在早熟禾亚科下分竹族,狐茅族等8族19亚族。H.F.林克(1827)、C.S.孔特(1833)及E.G.斯托伊德尔(1855)等均在科下划分了许多族。1887年E.海克尔建立了较完整的属以上的分类系统,这一系统在早熟禾亚科之下包括了竹族、原禾族、狐茅族、燕麦族、虎尾草族、大麦族、剪股颖族、结缕草族、草族、野古草族、和稻族等;黍亚科中包括糖蜜草族、黍族、须芒草族和玉蜀黍族。半个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大体采用这一系统。

1931年,N.P.艾夫多洛夫根据禾本科叶片的解剖结构和染色体特征,发现原来放置于早熟禾亚科中的画眉草群与黍亚科相近,故将它放在甘蔗亚科中。罗谢维茨(1937)的系统在黍亚科下包括画眉草系与黍系。近代的学者研究了禾本科叶片表皮结构(普拉特1932,布朗1957),胚胎形态(里德1957),淀粉粒类型(哈尔兹)以及细胞染色体、生理、生态、分布等,通过多学科的研究以及应用近代科学技术手段,获得不少材料与证据,为建立禾本科系统奠定了基础。一般称50年代以后建立的系统为新系统。新、老两类系统反映在对待亚科的划分上是不一致的,新系统在科下划分为5、6、7和9个亚科(皮尔格1954)。比较起来,两大系统各有不足之处,老系统在两亚科下包括数十个庞大的族,不易反映族间亲缘的远近及其进化关系。新系统在科下并列着多个亚科也难以显示其共祖来源和系统演化的阶层级次关系,为了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出各大类群间的演化顺序及其发展的途径,按照禾本科的进化序列,作者在亚科与族之间增立了超族一级。 广布于全球各种生境中,是最大的一个亚科。草本,小穗含多花至1花,向顶发育,根据花序、小穗、颖片、外稃脉纹、颖果和叶片结构、染色体、生理、生态分布等特征,划分为6超族:

①原禾超族含原禾族、稻族、菰族等。热带湿地草本。包括栽培的稻和茭白。

②芦竹超族含芦竹族、棕叶芦族、假淡竹叶族,为热带湿地或沼泽生境下的高大草本。芦竹和芦苇是造纸的好原料。淡竹叶的根部膨大成纺锤形,可供药用。

③早熟禾超族含早熟禾族、燕麦族、剪股颖族等。分布于世界温寒地带和热带高海拔山地,是种类最多的超族,它代表着早熟禾亚科的典型特征。染色体大型,x=7。包括重要的牧草,如早熟禾族的羊茅、鸭茅、早熟禾、雀麦和拂子茅属等,许多种类是温带山地草原、草甸的主要成份。

④小麦超族含短柄草族、小麦族和野麦族,染色体大型,x=7。包含重要的麦类作物和温寒地带的优良牧草如鹅观草属、冰草、沙芦草、羊草、披碱草和新麦草等。

⑤针茅超族含落芒草族和针茅族。芨芨草是西北干旱地区常年可为家畜采食的牧草。针茅属是适应寒冷干燥气候下的类群,不少种类是组成温带草原或高原荒漠草原的优势种,为冬春的主要牧草。醉马草是一种对牲畜有害的毒草。

⑥画眉草超族含画眉草族、虎尾草族,结缕草族和三芒草族。染色体小型,x=9,10(5,4),为分布于热带干旱地区的C4植物。台麸是非洲和印度的食用谷物。有价值的牧草有罗滋草、狗牙根以及干热荒漠草原的三芒草等。常见的一年生杂草有画眉草、知风草、牛筋草等。 分布世界热带地区。约210属,3000余种。来源于小穗仅含1成熟花在上的共同祖先,根据外稃、颖片、花序穗轴的特征与演化阶段,划分为3个超族:

①黍超族,主产热带美洲和非洲降水季节长的热湿地带。含8族,最大的黍族有8亚族,107属,1000余种。稷、粟是起源于中国的谷类作物,也是优质饲草。本族含有众多有价值的牧草,珍珠粟是高产牧草,也可作谷物。地毯草、马唐、雀稗、毛花雀稗、两耳草、狗尾草、象草、白草等。

②须芒草超族,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干湿季交替的季风雨区。含 5族90属约1000种。不少种类是热带稀树干草原的建群成分。如黄茅、白茅。高大草类──南荻和芒是优质造纸原料。高粱是重要的谷类作物。甘蔗的茎贮藏糖分,为世界热带地区的制糖原料。香茅属的香茅和辣薄荷草等茎叶中均富有精油,是提取柠檬油,辣薄荷油等香料工业的主要原料。香根草属根中含香根草油。具有不少耐旱、耐瘠的牧草资源,如须芒草属、鸭嘴草属、野古草属、双花草、蓝茎草,以及中生性的莠竹属等。

③玉蜀黍超族,含3族31属。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季风雨气候区域,生长在水湿较好的环境下。3族的演化趋势为,异型对小穗中的有柄小穗存在(鞘尾草族Elionureae)演变为有柄小穗退化,无柄小穗发展到嵌陷于花序穗轴腔穴中(筒轴茅族 Rottboellieae)。无柄小穗两性进而简化为单性(玉蜀黍族Maydeae),雌雄小穗位于同一花序的不同部分(薏苡属Coix),发展到分别形成不同的花序,如玉米,雄花序为顶生圆锥花序,雌花序为腋生肉穗花序并外具鞘苞。属高光效C4植物,植株高大,体中糖分和蛋白质积累多,是重要的谷物(玉米、薏苡)和饲料来源,如高产的类蜀黍、优质的牛鞭草、空轴茅;薏苡是亚洲热带原产,具多种用途,颖果食用并有强壮利湿之药效,叶作饲料,秆可造纸,坚硬总苞可作工艺品。

5中国西部有什么植物

一, 膜果麻黄

膜果麻黄为适中温超旱生常绿灌木,分布区气候十分干旱,膜果麻黄植丛多生长在暂时地表径流形成的小冲沟内,而且十分稀疏,有固沙能力。

膜果麻黄分布于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展旦召)、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宁夏(中卫),甘肃西北部(民勤、临泽、高台、酒泉、安西、金塔、玉门、敦煌、阿克塞、肃北),青海(鱼卡、托拉海),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于田、诺姜、和靖、库尔勒、托克逊、和硕。

二,垫状驼绒藜

垫状驼绒藜属于驼绒藜属,分布中国于甘肃与青海境内的祁连山西段高山山地。植株矮小,垫状,高10-25厘米,具密集的分枝。果椭圆形,被毛。花果期6-8月。

三,固沙草

多年生禾草根茎—疏丛型。根状茎长达20cm以上,密被有光泽的革质小鳞片,鳞片老后脱落。生于高海拔(3 300-4 300米)干燥沙地或沙丘及低矮山坡上,在西藏的大片沙丘上形成特殊植物群落。是良好的固沙植物。

四,紫花针茅

多年生草本。秆直立,细瘦,高20~45厘米,具1~2节,基部宿存枯叶鞘,叶鞘平滑无毛。抽穗开花之前,茎叶柔软,适口性好,含粗蛋白质高,粗纤维少,营养价值比较高,各种家畜都喜采食。分布于我国新疆、四川、甘肃、青海、西藏。

五,醉马草

禾本科、芨芨草属多年生。须根柔韧。秆直立,少数丛生。多生于高草原、山坡草地、田边、路旁、河滩,海拔1700-4200米。醉马草有毒,牲畜误食时,轻则致疾、重则死亡。产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西藏、青海、四川西部。

6棘豆属植物 生长期在什么时候

棘豆属植物(Oxytropis sp)为内蒙古第8个大属,主要生长于内蒙古各类草原群落中,是天然草场中一类重要的豆科牧草资源。一些种类可作为中草药入药,但有少数种类则为有毒植物。棘豆属有毒植物和黄芪属有毒植物统称为“疯草”(lo-coweed),由于其含有有毒成分,家畜采食后会出现中

天祝地处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端,属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的一部分,西北部与祁连山主干相连。东北部靠近腾格里沙漠边缘,东南部没入黄土高原,境内海拔2 040~4 874m,年均温-0.20~1.30 ℃,降水量265.50~630mm,≥0 ℃积温1327.70~1738.20 ℃,土壤主要为山地栗钙土和山地黑钙土,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类型(K:0.50~1.29)。全县拥有各类天然草地39.14万hm

, 饲牧各类家畜64万头(只),是一个以牧为主的县,也是甘肃省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多年来,毒草危害严重制约着该县草地畜牧业发展,而有关该县草地有毒植物种类尚未见报道,故开展了此项工作。

1主要研究方法

将历年在生产中采集的标本进行归类整理,于2003年

7、

8、9 三个月又做了大量补充调查,并结合有关资料整理而成。

2有毒植物主要生境

2.1山地草原主要分布在县境海拔3 000m以下的山前倾斜平原,低山丘陵地带, 面积8.13万hm

,占草地总面积的20.77%,年平均温度-0.10~1.50 ℃,牧草生长季节降水量为216.40mm,牧草生长期135~168d,土壤为山地栗钙土、暗栗钙土,母质为洪积坡积物,土层厚60~100cm,牧草生长稀疏,种类少,每平方米种的饱和度不超过6种。主要有旱生、中旱生的克氏针茅、短花针茅、冷蒿、驴驴蒿、芨芨草等,上限有苔草、珠芽蓼等草甸种混生,下限有骆驼蓬、碱蓬等荒漠种侵入,牧草盖度60%左右,鲜草产量2 071.50kg/hm

,是家畜冬春放牧草地。

2.2山地草甸分布于海拔2 700~3 200m之间的坡地、滩地、河谷阶地、低洼地以及夷平面,以坡地、滩地为主体。年均温-1.70~1.50℃,牧草生长期120~150d,牧草生长期≥0 ℃积温750~1 750 ℃, 年降水量400~630mm。土壤为山地黑钙土、亚高山草甸土。牧草种类丰富,以中生植物为主,混生有湿生和旱生植物,主要有藏嵩草、线叶嵩草、苔草、披硷草、早熟禾、异针茅、珠芽蓼、乳白香青等,植被盖度95%, 鲜草产量5 469kg/hm

,面积约8.15万hm

,占草地总面积的20.83%。

2.3灌丛草甸分布于海拔2 500~3 300m之间的山体阴坡、半阴坡,河谷阶地也有分布,常与密灌相嵌。面积13.22万hm

,占草地总面积的33.78%。分布上限属高寒半湿润区,下限属寒冷半干旱区。年均气温-1.70~1.50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9.50~14 ℃,牧草生长期120~150d,≥0 ℃积温750~1 750 ℃,年降水量400~650mm,湿润系数0.80%~1.20%。土壤为亚高山草甸土、山地黑钙土。植物群落由灌木和草本组成,金露梅在灌丛中占优势,伴生种有高山柳、小叶杜鹃、高山绣线菊、 祖师麻等,盖度20%左右;草本层的植物种类较多,但优势种不明显, 通常有垂穗披硷草、藏异燕麦、早熟禾、黑穗苔、珠芽蓼等,盖度60%,鲜草产量3 333kg/hm

2.4疏林草甸分布于海拔2 800~3 300m之间的山体阴坡、半阴坡,面积2.34万hm

,占草地总面积的5.98%,年均温-1.70~1.50 ℃,牧草生长期120~140d,年降水量400mm以上,土壤为亚高山草甸土、 山地黑钙土。植被有散生成稀疏的祁连山圆柏、云杉、杨桦, 伴生种有灌木黄蘖、、高山绣线菊、金露梅等,草本植物有针茅、披硷草、苔草、嵩草、珠芽蓼等,草本盖度60%左右,鲜草产量2 661kg/hm

2.5高寒草甸分布于海拔3 400m以上的山脊坡地、浑圆山顶及开阔夷平面,面积7.31万hm

,占草地总面积的18.67%,气候寒冷湿润,年均温-1.70 ℃,≥0 ℃积温不足750 ℃,年降水量650mm左右,土壤为高山草甸土。植物多以耐寒中生、湿中生的矮嵩草、线叶嵩草、珠芽蓼、 胎生早熟禾、蚤缀、星状凤毛菊等,盖度60%左右,鲜草产量2 598kg/hm

3草地有毒植物

根据对各类草地有毒植物的调查,天祝高山草地共有12科22属78种有毒植物,其主要有毒植物名录如下:

3.1豆科

①棘豆属。甘肃棘豆;黄花棘豆;兰花棘豆;镰荚棘豆; 硬毛棘豆;宽苞棘豆;球花棘豆

②黄花属。光叶黄花;披针叶黄花

③黄芪属。黑紫花黄芪;多花黄芪;多枝黄芪;边向花黄; 马河山黄芪

3.2禾本科。

④ 芨芨草属。醉马草

3.3瑞香科

⑤狼毒属。狼毒

3.4毛茛科

⑥乌头属。园叶乌头;露蕊乌头;唐古特乌头;铁棒槌

⑦铁线莲属。黄花铁线莲;甘青铁线莲

⑧毛茛属。高原毛茛;美丽毛茛;毛茛

⑨唐松草属。高山唐松草。

⑩翠雀花属。兰翠雀花;翠雀花

⑾金莲花属。矮金莲花;毛茛状金莲花

⑿ 银莲花属。银莲花;钝叶银莲花;溪畔银莲花

3.5大戟科

⒀ 大戟属。甘肃大戟;乳浆大戟

3.6牛龙牛儿苗科

⒁ 老鹳草属。草原老鹳草;甘肃老鹳草

3.7杜鹃花科

⒂ 杜鹃花属。烈香杜鹃;青海杜鹃;千里香杜鹃;密花杜鹃

3.8龙胆科

⒃ 龙胆属。秦艽;达乌里龙胆;尖叶龙胆

3.9 菊科

⒄ 橐吾属。黄帚橐吾;箭叶橐吾

3.10玄参科

⒅ 马先蒿属。甘肃马先蒿;轮叶马先蒿

⒆ 兰石草属。兰石草

3.11荨麻科

⒇ 荨麻属。宽叶荨麻

3.12木贼科

(21)问荆属。问荆

4有毒植物的危害

从调查结果分析,有毒植物在天祝各类草地上均有分布,面积为21.36万hm

。以种类的丰富度而言,有毒植物主要分布在山地草甸和灌丛草甸中,主要有豆科的棘豆属,毛茛科的乌头属、毛茛属、银莲花属、金莲花属、翠雀花属、唐松草属,大戟科的大戟属,杜鹃花科的杜鹃花属,及龙胆科、牛龙牛儿苗科、玄参科等种类;在山地草原有毒植物种类较少,主要有禾本科的醉马草,瑞香科的狼毒及豆科黄芪属的一些种类;就危害而言,天祝草地有毒植物的主要危害种类为豆科棘豆属植物,其分布面积达到7.95万hm

,严重危害面积达3.53万hm

。根据在石门、柏林、西大滩、抓喜秀龙、毛藏、旦马等乡的调查,在重点危害区域,棘豆属植物平均密度达到24.40株/m

, 严重危害地区密度高达88~135.30株/m

,盖度为23%~64.40%,产草量占牧草总产量的10%~45.40%。母畜采食棘豆属植物后可造成不孕、流产、弱胎、畸形,难产和死胎,胎儿发育不良,公畜采食后可造成性欲降低,精子品质下降,在可食牧草缺乏或冬春季节牲畜采食毒草引起中毒,牲畜采食棘豆后,表现有成瘾性,专吃棘豆,不吃其他牧草,可引起慢性中毒,最终死亡。全县每年有1.30万只绵羊因采食棘豆属植物而表现出中毒症状,死亡3 653只,占中毒羊只的28.10%,母畜流产率为1.76%,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9.59万元。狼毒和醉马草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原,面积分别为0.67万hm

和0.33万hm

。狼毒因含有瑞香狼毒甙狼毒素,二氢山奈酚等,家畜中毒后表现为呕吐、腹泻,中毒后可引起腹部剧痛,腹泻及肠胃道出血,也可引起心、肝、肾、脑、肺等脏器出血,主要分布在草原草地,在山地草甸中也有分布,一般不为家畜采食;醉马草含多种

生物

碱,家畜中毒一般表现为眼发直、流泪、口流泡沫,全身痉挛,腹胀,气喘,血液循环减弱,血似黄水,尸体苍白,失去水分等症状,马属动物对该草毒素较敏感,若不及时治疗,2~3h即可死亡,牧民治疗中毒家畜常灌服食醋或酸奶1~2碗,一般可治愈。但这几种毒草根系发达,叶丛茂密,叶层覆盖度大,具有耐旱,抗病虫害,返青早,生命力强,在天祝草原上逐年增多,使草地生态平衡受到破坏,草地退化,使现有草地得不到充分利用。

5毒草的治理

在天祝草地上,对牲畜构成严重危害的毒草主要有棘豆和狼毒。在西部草原上分布广泛,多年来给我国草地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对草地毒草的防除很少,大面积灭除毒草经验不足,主要利用传统方法灭狼毒、棘豆,但是这些方法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5.1人工拔除。这种方法经济、简便易行,其缺点是耗费人力,破坏草地植被,导致草地沙化退化。

5.2化学灭除。将除草剂配置成水剂采用常规方法喷洒,由于草原地区取水比较困难,许多地方喷药稀释用水质量达不到要求,造成该类除草剂使用成本过高。

5.3“灭狼毒”、“灭棘豆”分别以2.4-D丁酯和氨基嘧磺隆为母液,它用量少,见效快,使狼毒、棘豆受害的药物浓度范围广,效果稳定。它最大的特点是不用加水,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可使用性。2000年,在天祝草原上进行了喷洒除草试验,对狼毒、棘豆的杀灭率分别达98%和92%以上,对其他牧草和环境无害。

6讨论与建议

6.1在天祝草地上有毒植物种类多、分布广,但造成危害的主要为棘豆属的一些种类,它们不仅含有有毒物质,而且也富含粗蛋白质、粗脂肪,矿物质元素和多种

氨基酸

是一种潜在的牧草资源,建议在加强防除的同时,应重视其脱毒利用的研究工作,使它们变害为宝,造福于人。

6.2对具有药用价值的有毒植物应重视其开发利用。

6.3防治应以药物为主,人工挖除为辅。

参考文献

[1] 李春涛.天祝草原上的棘豆属植物及其防治效果[J].中国草地,1994,

(6):70~71.

[2] 姜佩英.草地有毒有害植物[J].中国草原与牧草,1984,

(4).

[3]赵怀德.甘肃草地主要有毒有害植物[J].草业科学,1990,

(4).

[4] 李阳春.天祝金强河地区植被资源调查[J],中国草原与牧草,兰州大学学报专刊,1984.

[5] 李春涛.天祝高山草地主要有毒植物及其防除措施[J].四川草原,1996,

(2):37~39.

[6] 董强.阿拉善左旗天然草地毒草调查[J].草业科学,2003,

(6):54~51.

7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怎么去

离开温宿县,我们径直向着白雪皑皑的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疾驶,接近保护区边缘的时候,层层叠叠的大雪山躲进千变万化的云堆里,绿色的山体,仿佛凝固的碧浪,一波簇拥着一波,将巍峨的天山推向遥远的高天。从荒漠到草原

温宿县是一个田园诗般的小城市,满目的青翠之色,空气中弥漫着稻花的香味……当我们抄小路径直向横亘在西边的大雪山进发时,一不留神,却陷入了漫无边际的戈壁荒原。穿过一列寸草不生小山系,茫茫无际的雪山,恰似大自然塑造的千万堆冰雪的阶梯,正通向神秘的天庭。高天上的天庭固然诱人,但是,我们首先得穿越横在雄伟的天山与我们刚刚经过的小山之间形成的一个宽阔山谷。大自然就是这样奇妙,高天上堆着万年冰雪,谷底中却因为严重干旱缺水,成就了典型的干旱荒漠草原的景观。

接近山区的时候,天气凉爽了下来,天山前山区的山地草原,以一种南疆大地罕见的生命绿色向我们敞开了怀抱。令人欣喜的是碧绿的山地草原上还点缀着密集的花朵,其中,成片成片金黄色的蒲公英,犹如草原上的花神,引领着群花从山前台地,一直攀上了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区域。密集的蒲公英花丛中一种紫红色的花朵挺起了高傲的花冠,我下车仔细一看,原来是豆科植物棘豆。在我的记忆当中,棘豆是新疆草原上的一种有毒植物,又称“醉马草”。棘豆盛花期以及绿果期,毒性最强,对马的危害也最厉害,马儿一旦误食棘豆,便会出现类似醉酒症状。不过,事物总是有着两面性,棘豆虽然有毒,但它又是一种药用植物,具有清热解毒、生肌愈疮、止血通便等功效。

沿着牧业转场在山腰间开辟的简易公路,来到进山后第一个山口,我们就进入了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

资料显示,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境内,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东西长105公里,南北宽28公里。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0年6月,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奇特的冰川

我被眼前的灾难景象震撼了。不知道山谷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四周是海拔3000米以上的碧绿群山,迎面而来的山谷则如同经历了一场地下核爆炸,准确点说,似乎核爆炸只发生了一半,它的能量摧毁了坚硬的岩石,将它们从地下翻腾了出来,随后又偃旗息鼓了,山谷上堆满了酥松的灰白色岩石。或许正是这样的原因吧,山谷中的乱石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和压迫感,那情景仿佛没有完成的核爆炸随时都可能再次发生,静止的乱石则积蓄着能量准备倾泻而出,吞噬我所处的山口。

实际上,山谷中什么也没有发生,我所看到的不过是科其喀尔巴西冰川罢了,这条冰川至少已经存在了几十万年了。

发源于海拔6300米科其喀尔峰的科其喀尔巴西冰川,全长26公里,冰层最厚的地方超过了200米,即便如此,科其喀尔巴西冰川在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内也不过是一个较小的冰川而已。那么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内的冰川还有什么秘密呢?

我们从山口下到海拔2900米处,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设在科其喀尔巴西冰川的观测点,副研究员韩海东给我介绍了这样一些情况。

保护区从第四纪以来,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曾发生过多次冰期与间冰期,留下了丰富的冰川作用遗迹。较为典型的有木扎提河和台兰河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国内外专家对这一地区的冰川研究十分重视,托木尔峰冰川区,不仅是天山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而且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山岳冰川区之一。因此,在世界冰川领域托木尔峰冰川区的冰川也被称为托木尔型冰川。

冰舌长大,补给主要依靠降雪以及雪崩等是托木尔型冰川显著的特点。科其喀尔巴西冰川表碛覆盖,占整个冰川表面积的30%至40%,尤其是冰舌部位,由于海拔仅在3000米左右,以及乱石下面冰层的融化,一直在变幻着表碛形态。因此,在一派草绿花艳好风光的山间,猛然见到乱石滚滚的科其喀尔巴西冰川,对人的心理的确是一种考验。科其喀尔巴西冰川表面虽然丑陋,表碛下面的冰川却如迷宫一般分布着冰井、冰洞、纵横密布的冰下河道。

据介绍,作为我国少有的高山保护区,托木尔峰冰川区在自然地理、干旱区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等方面都极具科研价值。塔格拉克即景

塔格拉克是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内一片美丽的草原,距离温宿县90公里,其核心区域位于高山凹陷形成的盆地内,海拔在3000至3200米之间。塔格拉克草原的西南方向,有一个通向雪山区域的山口,透过山口可以看到近在咫尺的雪山。陪同我采访的塔格拉克牧场副场长吐尔逊·土木尔说,山口正对着的高山就是科其喀尔巴西冰川的发祥地科其喀尔峰,南面云雾笼罩的山峰就是托木尔峰。

塔格拉克草原地表植被仍保持着一种原生态状况,保护区内高等植物接近400种,还有众多的真菌、地衣等。野生动物主要包括陆栖脊椎动物77种以及大量的昆虫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雪豹、北山羊、金雕、玉带海雕、胡兀鹫等。

我们抵达塔格拉克草原时,当地的牧民们聚在草场中心部位的围栏外,观看围栏内的兽医给马注射疫苗的工作。牧民们大多穿着棉衣、毛衣等衣服,我们赤膊露臂一身夏装的形象,立即引起牧民们的好奇。终于招架不住瑟瑟逼人的寒意,我钻进了烟囱上冒着淡淡白烟的一个毡房。

毡房的女主人阿依加玛丽·木哈泰,22岁,正怀着6个月的身孕。这个家庭除了牛羊以外,还放养着50来只小鸡。小鸡是今年6月10日在温宿县城买的,6月20日,她家就迁徙到塔格拉克草原。8月20日下山的时候,这些小鸡就长大了。塔格拉克草原上牧民都有放养鸡的习惯,这些鸡极少生病,也不用人工饲喂,市场价格非常好。

说话间,空中飘来一团乌云,接着下起了冰雹。不一会儿,云彩飘向毡房门正对着的一座山峰上,随后,云朵就像挂在了岩石上,与山交织在了一起。

草原上寒气逼人,借口避雨,我一头钻进车内。牧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当地的气候变化,他们照常聚集在围栏边,关注并参与兽医给马打疫苗的工作。遥望托木尔峰

青灰色的岩石,白色的冰雪,寂静的天幕,理不清剪还乱的云……透过这些熟悉的景象,我总感觉托木尔峰还有一些不同的东西,这迫使我不得不再次审视群峰环绕、海拔7435米的托木尔峰。高大的雪山就如同天空的一部分,注视着荒凉的塔里木盆地。

在塔格拉克草原凝视托木尔峰,那遥不可及,耸立在云端上的大雪山,就显露出真实的一面,让我意识到托木尔峰就像地球上所有的山一样,也不过是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诞生的地质现象罢了。

吐尔逊·土木尔说,塔格拉克草原离托木尔峰大概在40公里左右,距离我们还远着呢。或许是这里的空气太纯粹的缘故,刚开始,我对吐尔逊·土木尔的这个说法持有怀疑,托木尔峰分明就在山的跟前,怎么可能有40公里路程呢?翻开地图,查看一番,我明白了吐尔逊·土木尔的说法是对的。

据有关资料说,科其喀尔巴西冰川在最近5年当中,已经向高海拔区域退守了近40米,托木尔峰的冰雪也在悄悄融化,峡谷会变成高山,大海会成为陆地,托木尔峰也会有倒塌的那一刻,自然界没有恒久不变的事物。再次遥望托木尔峰,我似乎明白了托木尔峰这个冰雪世界带给我的启示。托木尔峰保护区内的草原。

好了,醉马草的药用价值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醉马草的药用价值及功效、醉马草的药用价值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24 01月

2023-01-24 09:20:10

浏览14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江苏兴化今日小龙虾价格表(今天兴化龙虾价格表) 老梁为什么说彩票根本中不了(数学天才算出彩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