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丨 西域三十六国(西域三十六国正确读音)

2023年02月21日丨佚名丨分类: 秘境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西域三十六国,以及西域三十六国正确读音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哪个,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古时候的西域36国分别是哪36国?

乌孙、龟兹、焉耆、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戎卢、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车、疏勒、尉头、温宿、尉犁、姑墨、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国、单桓、蒲类、蒲类后国、西且弥、劫国、狐胡、山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车师后城国。

1、龟兹国

龟兹国(拼音qiū‘cí,梵语Kucina)又称丘慈、邱兹、丘兹,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汉朝时为西域北道诸国之一,唐代安西四镇之一。为古来西域出产铁器之地。

龟兹古代居民属印欧种。回鹘人到来后,人种和语言均逐渐回鹘化,龟兹国以库车绿洲为中心,最盛时辖境相当于今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 、新和六县市。

2、楼兰国

楼兰国是西域古国名,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

公元前77年楼兰国更名鄯善国,并迁都泥城,向汉朝称臣,原都城楼兰城则由汉朝派兵屯田,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国人属印欧人种,语言为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由于孔雀河的改道,罗布泊水萎缩,生存环境日益恶劣。

约公元422年以后,楼兰城民众迫于严重干旱,遗弃楼兰城,逐渐南移,鄯善国(楼兰国)先后并吞了婼羌、小宛、精绝、且末等国,成为西域七强之一,公元448年北魏灭鄯善国。前后经历了约600余年的鄯善国(楼兰国),至此灭亡。

3、小宛

丝绸之路南道之南的小国,位于今新疆且末县境内的南部山区,确地不详。汉朝时有人口1050人,约150户,养兵200人。都城在扜零城,职官有辅国侯、左都尉、右都尉等。

4、戎卢

戎卢,古西域国名,于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内。据《汉书》记载,戎卢国距离西汉首都长安八千三百里,东与小宛比邻、南与婼羌接壤。该国约有一千六百多人,兵力有三百余人。戎卢国的灭亡时间不详,但是知道戎卢国最后是被于阗兼并的。

5、西夜

西夜国是丝绸之路南道小国,又名漂沙 。位置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境,一说叶城县城西南的乌夏尔巴什即其国都所在地。 西汉时其王在呼犍谷。有4000人,350余户,养兵1000人。

人种与羌人相类。经济以游牧为主,地产玉石。东汉时人口达万余人,户增至2500,养兵达3000人。国分为西夜与子合两部 。东汉初,为莎车所破,东汉末被疏勒所并。

北魏时国名又改称“悉居半”。唐代称“朱俱 波”或“朱居?”,国力且有发展,曾并吞帕米尔高原上的蒲犁国、德若国和依耐国。其王族为疏勒人,语言与于阗语大同小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域三十六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戎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楼兰古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龟兹国

2西域三十六国指什么

分类: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请详细介绍

解析:

关于“西域三十六国”的“西域”和“三十六国”

一、关于“西域”一词的由来

“西域”一词,似可理解为“最西的疆域”。“西域”一词最早见诸文字是司马迁的《史记》一书,其当时是指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地区的总称。

“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是指阳关、玉门关以西、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天山之南北的广大地区;

“广义”是指除狭义以外的、包括亚洲中部、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在内。

《史记》中的“西域”实际是指汉朝统辖领域以外的“西北国”;而以后所说的“张骞通西域”,实指“张骞通西北国”;荀况的《前汉记》即已说明。

正式使用“西域”一词,是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开始,当时“西域都护”管辖的地区即所谓的“西域三十六国”(最早为五十国,后各国之间吞并为三十六国),其具 *** 置,《汉书.西域传》说:“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侧接汉隔以阳关、玉门,西侧限于葱岭”,即现在的新疆南疆地区。这是汉代所说的“西域”(当时乌孙不属于西域范围内)。

北魏,太武帝拓跋寿派遣董琬等通使“西域”回来后,按董琬的理解,他将“西域”分为“四域”:

一域:“自葱岭以东,流沙以西”;

二域:“自葱岭以西、河曲以东”;

三域:“者舌以南、月氏以北”;

四域:“西海之间,水泽以南”

(后三域均为现帕米尔高原以西以东)(见《北史.西域传》)。

到这时,中亚许多地区才被看做是“西域”的范围。

唐代,“西域”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与董琬的理解一致,范围很大,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中亚、西亚地区均为“西域”;“狭义”并非指汉代西域都护所管辖的现新疆南疆地区,而是指葱岭以西到波斯(今 *** 半岛)的这部分中亚地区,“狭义”的“西域”,主要是与唐代的疆域变化分不开的,汉代行政管辖最远到巴尔喀什湖及葱岭一带,而唐代设置的都督府州县最远达波斯。

明代的“西域”是指敦煌以西直到 *** 半岛等的统称(见陈诚《西域蕃国志》)。

清代的“西域”,在乾隆时期撰修的《西域图志》中,对“西域”的范围做了解释:“其地在肃州嘉峪关外,东南接肃州,东北至喀尔喀(今蒙古国)、西接葱岭,北抵俄罗斯、南接蕃藏,轮广二万余里”。乾隆时,“西域”已被称做“新疆”;嘉庆时,“新疆”一词就完全代替了“西域 ”,故《嘉庆大清一统志》就只称“新疆”不称“西域”。《嘉庆大清一统志》所说“新疆”(即“西域”)的范围是:“东至喀尔喀、瀚海及甘肃界,西至右哈萨克及葱岭界,南至 *** 界,北至俄罗斯及左右哈萨克界,广轮二万余里......”。这便一目了然了,清代的“西域”的范围位东起敦煌以西,西至巴尔喀什湖及葱岭。

光绪10年(1884年),新疆建省,有迪化、阿克苏、喀什噶尔、伊塔四道;民国时期的1916年,将伊塔道改为伊犁、塔城两道;1919年将原蒙古科布多的阿勒泰化归新疆省,设阿山道;1920年增设焉耆、和阗两道;此时,新疆省共有八道,以后改为八个行政区,1934年设哈密行政区,1942年增设莎车行政区,1943年行政区改为专区;解放前,新疆共有79个县;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 *** 尔自治区,现辖乌鲁木齐、克拉玛依2个地级市以及5个自治州、7个地区的87个县市。

二、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西域”曾先后存在有36个国家。至于古代“西域”三十六国现在的地方,按历史资料,大致应是:

(一)乌孙: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县附近几县及现哈萨克斯坦部分。是当时乌孙国的属地,但绝大部分被沙俄侵占;

(二)龟兹: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拜城县一带;

(三)焉耆: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 *** 自治县;

(四)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一带;

(五)若羌: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东南、罗布泊西北一带;

(六)楼兰: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的罗布荒漠中,后改国名为鄯善(与现在的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有别),现仅存楼兰遗址;

(七)且末: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西南,玄奘取经曾在此停留过;

(八)小宛: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东、车尔臣河南岸,为西域36国中最小的国。

(九)戎卢:在今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南;

(十)纡弥: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东;

(十一)渠勒: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南;

(上述四国全部在今和田地区东部一带,均已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淹没)

(十二)皮山: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东南的藏桂乡附近,尚有汉时皮山古城废墟;

(十三)、西夜: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西南;

(十四)蒲犁:在今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东一带;

(十五)依耐:今新疆喀什地区英吉莎县东南;

(十六)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和喀什市;

(十七)莎车:今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后被于阗吞并;

(十八)尉头:今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和喀什地区巴楚县一带;

(十九)温宿:今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和温宿县一带;

(二十)尉犁: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和尉犁县,后被焉耆吞并;

(二十一)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一带;

(二十二)卑陆:今新疆昌吉 *** 自治州阜康市以北一带;

(二十三)乌贪訾:今新疆昌吉 *** 自治州玛纳斯县、昌吉市以北一带;

(二十四)卑陆后国:今新疆昌吉 *** 自治州阜康市以东一带;

(二十五)单桓:今新疆昌吉 *** 自治州玛纳斯县东北;

(二十六)蒲类: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七)蒲类后国: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八)西且弥:今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东南;

(二十九)东且弥:今新疆昌吉 *** 自治州昌吉市以西;

(三十)劫国:今新疆昌吉 *** 自治州呼图壁县东北;

(三十一)狐胡: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以北;

(三十二)山国: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东;

(三十三)车师前国:现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交河故城;

(三十四)车师后国:现新疆乌鲁木齐市及附近地区;

(三十五)车师尉都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东南;

(三十六)车师后城国:今新疆昌吉 *** 自治州奇台县周围。

此外,还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吉宾、乌弋山离等十几个小国为西域国家,现在中亚及阿富汗、印度等国境内。

(以上根据历史资料整理)

3历史上西域三十六国主要是指哪些国家?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西域”曾先后存在有36个国家。而“西域三十六国”一说,则出自于班固的《汉书·西域传》。汉代时期的西域,国家数量不是定数,而是一个变数。

正式出现西域这个词,是在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开始的。自汉代以来,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

有史书记载的为三十六国,即楼兰、且末、疏勒、精绝、龟兹、尉犁、婼羌、戎卢、扜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秆、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姑墨、姑师、墨山、劫、温宿、莎车、小宛、尉头、危须、焉耆、狐胡、渠犁、乌垒三十六国。

这里面有些非常著名的国家,比如楼兰。楼兰是最早见于《史记》,曾经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后来更名为鄯善国,向汉朝称臣,不过在北魏时期被彻底消灭了。关于楼兰的历史故事也非常多。

在秦汉交交替之际,西域诸国是被匈奴控制的。自白登之围以来,西汉对付匈奴主要采取和亲,但文景两帝时期,随着国力的增强,已经不再甘于和亲政策了。

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彻底改变了对匈奴的政策,当年汉武帝为了打击匈奴,也曾经派张骞出使西域,其目的并不是其他,而是要联合与匈奴有仇的大月氏等国一起打击匈奴。但结果并不好,并没有成功。

不过这也没有改变汉武帝的想法,他任用卫青、霍去病等人坚决打击匈奴,愣是让匈奴远遁,逃得远远地。

而在解决掉匈奴之后,刘彻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把手伸向了西域。

在对待西域诸国的时候,刘彻采取的是外交加军事的手段,比如拉拢较大实力的乌孙,之结成联姻关系。同时对西域采取了经济拉拢的手段,毕竟相较之下,西域不像西汉那样有钱,而对于亲匈奴或者反汉的国家,采取了坚决打击的手段。

通过这些手段,汉朝初步确立了在西域地区的影响力和控制权。不过还是有些阴奉阳违不太听话的,而到了汉宣帝时期,又经过多次战争,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

4西域三十六古国名都有什么?

乌孙、龟兹、焉耆、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戎卢、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车、疏勒、尉头、温宿、尉犁、姑墨、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国、单桓。

蒲类、蒲类后国、西且弥、劫国、狐胡、山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车师后城国。

1、龟兹

龟兹国(拼音qiū‘cí,梵语Kucina)又称丘慈、邱兹、丘兹,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汉朝时为西域北道诸国之一,唐代安西四镇之一。为古来西域出产铁器之地。

在历史长河中,龟兹是丝绸之路新疆段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道的重镇,宗教、文化、经济等极为发达,龟兹拥有比莫高窟历史更加久远的石窟艺术,它被现代石窟艺术家称做"第二个敦煌莫高窟"。

龟兹人擅长音乐,龟兹乐舞发源于此。此外尚有冶铁业,名闻遐迩,西域许多国家的铁器多仰给于龟兹。

2、西夜

西夜国是丝绸之路南道小国,又名漂沙 。位置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境,一说叶城县城西南的乌夏尔巴什即其国都所在地。 西汉时其王在呼犍谷。有4000人,350余户,养兵1000人。人种与羌人相类。

经济以游牧为主,地产玉石。东汉时人口达万余人,户增至2500,养兵达3000人。国分为西夜与子合两部 。东汉初,为莎车所破,东汉末被疏勒所并。

北魏时国名又改称“悉居半”。唐代称“朱俱 波”或“朱居?”,国力且有发展,曾并吞帕米尔高原上的蒲犁国、德若国和依耐国。其王族为疏勒人,语言与于阗语大同小异。

3、疏勒

疏勒国(梵Kha^sa,藏Shu-lig、Shu-lik) 为西域古国,著名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相当于今新疆之喀什噶尔。位居西域南、北两道的交会点,古来即为东西交通的主要进出口。

4、尉头

汉朝时少数民族建国。治所在今新疆阿合奇县的哈拉奇乡一带,从事游牧,兼营农业,服饰类乌孙,汉朝时属于西域都护、西域长史。76年,与疏勒起兵反汉,被班超击败。三国到北魏,附属于龟兹,被龟兹所吞并。

5、单桓

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西北郊。单桓国人口为当时西域诸国最少。实为有记载,中国历史上最小的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域三十六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龟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疏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尉头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单桓

好了,西域三十六国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西域三十六国正确读音、西域三十六国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上一篇:
下一篇: